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蔡家栏子抗战印记

       1938年1月9日,日寇沿潍博路迫近寿光城西郊,寿光县长宋宪章和第一支队特务大队张景月临时布防,一触即溃,争相逃命。第二天,日寇继续东进,侵占潍县城。
 
  不愿当亡国奴的有志之士,在中共潍县县委领导下,集结于蔡家栏子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张景月也趁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力量。为了扩充实力,他与日寇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并掌握了寿光县府大印,还被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委任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第十五旅”旅长,总兵力达到一万多人。
 
  日寇1939年1月21日进攻寿光城,张景月率部弃城逃走,进驻蔡家栏子。日寇遂于1939年农历二月初二派出一个中队对其进行突袭,十五旅司令部组织反击,日军一百多人大部分被歼灭。在蔡家栏子战败后,日寇紧追十五旅,一边讨伐一边谈判。张景月虽未明降日寇,却暗中勾结,达成默契。而日寇随后的扫荡和报复,也给潍北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大灾难……
潍县沦陷 有志之士举义旗
 
  日寇侵占潍县后,众多有志之士纷纷走向抗日战场第一线。1938年1月27日拂晓,中共潍县县委组织共产党员、抗日青年约三百人,集结于蔡家栏子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七支队在潍北建立根据地,不断打击日寇。
 
厉文礼逃离潍县城 日本兵进入设卡子
 
  “七七”事变,日寇入侵华北。救亡图存风起云涌,潍县城各行各业组织抗日宣传,他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贴标语,呼口号,歌咏队大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和《大刀进行曲》,中学师生还表演活报剧《我爱卢沟桥》。整个潍县城全民抗战群情激昂,大有日本鬼子胆敢来潍侵犯,便将其生吃活剥的气势。可没想到的是,在日军进城的前一天,也就是1938年1月9日(农历腊月初八),国民党山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抗日游击队司令潍县县长厉文礼,一枪未发率众去了安丘、诸城一带的南山里。1月10日,潍县商会会长毛寄尘伙同其兄长毛采尘以及陈启之、康子周、李保斋、丁献之、郭雨若、张养田等潍县城的头面人物四十余人,号称“潍县各界代表”打起膏药旗,一路吹吹打打,奴颜媚骨拥护“大东亚共荣”,出城迎接日本兵进了潍县城。
 
  日本兵进城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为强化治安,日伪成立“治安维持会”,城门戒严,全城四周铁丝网封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设置路卡,老百姓统称为“卡(读qia)子”。卡子由日本兵把守,行人不管推车挑担,只要出入卡子,一律鞠躬行礼,出示良民证,否则,不是拿枪托子捣,便是用脚踢。后来城门设岗,日本兵领班,伪警察站岗,行人出入一律搜身,隆冬季节也不例外,宽衣解带摸及全身,稍不顺眼,大耳瓜子劈脸就扇。男人被无故扣押、勒索钱财;女人被肆意调戏、惨遭侮辱的比比皆是……
 
  后来,卡子岗哨敲诈敛财成了规矩,日伪执勤人员坐在家中就有人把钱财送上门来。
 
  日军、汉奸、伪警察在城里巡逻、执勤,借机下馆子、逛窑子,吃拿卡要。他们还以搜捕“八路嫌疑”的名义查户口,入户翻箱倒柜随意劫掠也是家常便饭。
 
县委组织约三百人 蔡家栏子举行起义
 
  面对日寇的铁蹄蹂躏,不愿当亡国奴的有志之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带领下纷纷走向抗日战场第一线。
 
  寒亭区固堤街道的蔡家栏子是潍北第一大村,版图面积7.15平方公里。蔡家栏子东面3公里的泊子村和北面1.5公里的大湾口村皆为当地大村,且周边小村密集,人口众多。加之白浪河南北贯穿全境,又远离潍县城25公里,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蔡家栏子村,原称“蔡家园子”。据《寒亭区地名志》载:“明洪武二年,蔡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以种菜为业,取名蔡家园子,以后演称蔡家栏子。”由此知晓,蔡家栏子村民自立村之日起,虽说世代为农,但有经济眼光,在经营土地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体现了蔡家栏子先民们的聪明才智。
 
  “一亩园,十亩田”,种植蔬菜的经济收入,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蔡家栏子村民除粮食生产外,以种植蔬菜为主业赚钱养家,就比单纯种粮养家的生活要富裕许多。在当时,蔡家栏子村民较其他村民百姓生活富裕,手头有零钱,他们卖菜进城,四乡集市遍赶,经多见广,视野开阔,思想自然新潮。“七七事变”后,中共潍县县委在中共鲁东工委的领导下,执行中央和山东省委指示,积极发动抗日武装。县委选中在蔡家栏子举事,看好的就是这里的群众基础和村庄的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