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打开一扇通往古文明的“历史之门”—寻访高密前冢子头史前文化遗址 (2)


  “考古现场出土的鲍鱼壳很完整,还能清楚地看到壳内鲜亮的绿色,保存非常完好。”在遗址发掘现场,宋同江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考古学家们则表示,这些发现将为后续的动植物考古、古环境分析、古代社会经济交流及交通体系、体质人类学等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环壕,在考古学里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专业术语。它是遗址等级体现,是一个部落的中心,乃至一个古城堡的重要标志。环壕的发现还为遗址内社会结构、文化发展等相关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对前冢子头遗址的前期勘探中,考古人员发现该遗址边缘环绕一周填充黑色淤土的低洼地带,推测可能存在古代环壕,于是在遗址北部开了一条南北向探沟,用于寻找和研究聚落环壕。“本次发现的环壕始建于龙山文化中期,且环壕内侧筑有矮垣,初步推测是城墙。如此,前冢子头很可能存在龙山文化城址,这是迄今胶河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也是最早的古城。”高继习表示,史前环壕与城垣的兴建,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发达的社会分工与组织管理,因此通常被认为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从目前发现看,前冢子头遗址在龙山文化时期在胶河流域聚落群中等级较高。
  六博棋是古代棋戏的一种,演化自“式盘”,是上古宇宙观的物化体现,两仪四象八卦等观念,皆隐含于局(棋盘)中。因为是双人对弈,每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据现代棋史学家的研究,这种古老的六博棋实际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诸如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等有兵种的棋戏,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
  前冢子头遗址发掘现场的一条汉代小水沟内,出土了六博棋具。棋、筹各一,保存完好,由动物骨骼精细磨制而成。据考古人员推算,六博棋的制作年代为战国至汉代,结合发现的战国时期建筑台基,说明该聚落在战国至汉代仍具备较高等级。
  “总的来说,试发掘期间有几处比较重要的发现。一是该聚落等级较高;二是在胶河流域首次发现岳石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区域夏商时期东方土著文化的空白;三是东周时期的建筑台基,说明遗址内存在较重要礼制建筑。另外,发掘区内有西周文化陶片,但未发现珍珠门文化遗存,有助于探讨该区域周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关系。今年的发掘,对研究遗址的等级、形成过程、内部功能分区等都有重要意义,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高继习说,考古队将继续对该遗址实施勘探与发掘,进一步研究遗址的环壕结构、聚落布局及功能分区的演变过程等,特别是对遗址内的岳石文化、西周遗存做更多揭露。
“大禹封国”仍待考证
  提起高密,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大禹封国的故事。关于高密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有文字可考,更多则是口口相传。
  《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此为史籍中首次出现地名“高密”。《水经注·潍水》记载,潍水“又北过高密县西。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盖密水也。”这是古籍中对“高密”一名较早的解释。元代《齐乘》也有关于刘宋时期高密的相关记载:“黔陬城县南六十里。《水经注》中记载:胶水北径黔陬故城西,又北至夷安。夷安,即今县城也。古介国,汉置黔陬县,属琅邪郡。后汉属东莱郡。晋属城阳郡。刘宋属高密郡……”
  除此之外,高密之名由大禹封国而来的说法也是广为流传。据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舜帝对大禹的品德和能力赞赏有加,在一次分封大会上,把大禹出生地东夷的一大片土地分封给大禹。《春秋左传》记载:“禹朝群臣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人们便以大禹的字“高密”来呼其国,逐渐演变为地名,高密之名由此而来。高密为大禹封国的说法,最早能追溯到东汉末年大儒宋衷,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在其著作《史记索隐》中引宋衷语:“高密,禹所封国。”
  然而,这一传说虽是家喻户晓,也有些许文献线索,却缺乏明确的文字证据和考古实证。而今,前冢子头遗址的发掘,虽不能直接证明大禹封国的存在,但或许能为专家们解读大禹封国的传说提供新思路。
  “考古学是实证学科,最看重严谨二字,如果不能发现明确的文字证据,我们很难通过考古手段将‘大禹封国’严格对应到某个具体的遗址上。比如说,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都’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就是因为尽管遗址方位、规格等符合推断,但没有发现文字证据就难以完全确定。当然,前冢子头遗址龙山文化古城及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可以说明相当于传说中大禹的时代,高密先人们已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另外,到两汉时期确实存在过高密国,但那是汉朝分封刘姓子弟的诸侯国名称,与大禹封国关系不大。”高继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