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多元一体,百川归海——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2)

  到了距今4300年至4100年的尧舜时期,中原地区的势力集团崛起。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的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被认为是尧舜时期的都城所在。在这个遗址中可以看到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陶制酒器、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双翅形玉饰等文化因素,表明中原地区的势力集团广泛吸收周邻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力量不断壮大。到了大禹的时期,中原文化对周围的影响显著增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到来。

  2.夏商周时期以来统一性的增强

  距今4000年左右,夏王朝在中原地区建立。中华文明从满天星斗式的古国文明,进入由中原王朝引领的王国文明阶段。夏王朝经过了200年左右的积蓄力量,到了夏代后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都城的二里头文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宫室制度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几进院落为特征的宫室制度。在继承尧舜时期铜器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青铜容器的制作技术,制作出爵、斝、盉、觚等青铜酒器;几种原本是用作武器或工具的玉器,如玉戈、玉璋、玉钺等被赋予通神祭神的功能,由于只有身份高贵的贵族才具有主持祭祀的资格,所以,这些玉器同时也具有表明持有者尊贵身份的功能,成为玉礼器。尤其是玉器的一种——玉璋向周围强烈辐射,其分布范围达到东南沿海的福建南部和香港地区,西北到达陇东地区,向西南到达成都平原。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都发现多件这类玉璋,而且出土一件青铜人像双手持玉璋,跪姿,应是在举行祭祀的场景,证明这类玉器是祭祀神灵的用具,从而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此类玉器功用的争论。夏王朝发明的用于通神的玉璋在各地的广泛分布,耐人寻味。表明夏商王朝势力的扩展并非依靠军事扩张,而是靠自身先进的文化,也就是“软实力”,实现对广阔地区的影响,中华早期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即从各区域文明独自起源,发展为以中原王朝为引领的历史格局。

  商王朝建立后,继承了夏王朝青铜容器和玉礼器制度,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工艺技术也更加熟练高超。在这一阶段,商王朝的冶铜术向周围广大地区传播,使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游下游和辽河流域的文化相继进入青铜时代。各地发现的商代方国都出土了中原商王朝风格的青铜礼器,又出土了具有各地自身特色的青铜器。中原商王朝对周围方国产生强烈影响,引领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

  墓葬制度方面,商王朝的墓葬以墓道的有无和多少以及墓葬规模的大小来区分不同阶级、阶层尊卑贵贱的制度也为各方国广泛接受。各地相继发现带有一条、两条甚至四条墓道的各方国高级贵族的墓葬。

  周王朝建立后,实施分封制。周王把自己的至亲和大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实现了商王朝所未能实现的对广阔地区的直接、稳定的统治。周朝系统的青铜器在各个诸侯国出土,反映出周王朝的宫室制度、埋葬制度以及礼乐制度在各诸侯国普遍实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原王朝对周围广大地区实行稳定统治的局面,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得到显著增强。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势力衰微,各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竞争兼并,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思想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有一点,就是各个诸侯国都是以统一中国为目的。最终,秦国统一了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统一的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在全国建驰道,这些措施不仅有文献为证,还可以从各地发现的秦驰道、秦代度量衡和秦代的文字遗物得到证明。特别重要的是,秦王朝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中央王朝的政令可以得到彻底的贯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西汉时期效法西周实施分封制,在各地分封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列国。汉景帝时期,实力强大的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发动叛乱,被汉王朝平定。汉王朝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削藩和盐铁官营等措施,扩大郡县制的范围,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东汉王朝末年,中国又陷入群雄并起、争霸割据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争霸,都以统一中国为目的,最终建立晋朝,结束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短期的统一。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豪族士大夫南下建立了东晋政权,中国进入南北分立的局面。即便如此,汉文化的传统仍然在延续。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汉文化及其政治制度,有些如匈奴还标榜自己是华夏后裔。而且,各种势力的目标都是要一统天下,建立全国统一的王朝。南北朝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最突出的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以孝文帝改革为标志,拓跋鲜卑全面汉化。北魏后期的都城——洛阳城在全面继承汉王朝都城和宫室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对后世王朝产生强烈影响的都城和宫室制度。最终,继承西魏的北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中国历史进入了又一个发展的盛世——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