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源于中华文明统一的经济文化基础。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历史遗产,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华文明统一性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筑牢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共同信念的坚强文化基石。
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坚持多元并包、兼收并蓄、开放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在包容中连续,在包容中创新,在包容中统一,包容性始终拓展着中华文明的广阔胸襟。包容是一种汇聚。中华民族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其他文明,始终以向内自我约束、向外开放交流的精神构建自身独特的民族精神。包容是一种并存,包容是一种开放。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对外开放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和趋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我们应当秉持开放包容,以包容性的广阔胸怀加强对外交往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华文化是主张万物一体的文化。“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和平、和睦、和谐的世界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文化认为“和实生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华文化主张“和为贵”;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华文化强调“致中和”。中华文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和”,而是主张“和而不同”,在包容多样性的同时又尊重差异性。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突出特性为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维护国际秩序提供了中国智慧。对话而不是对立,交流而不是隔绝,合作而不是对抗,协商而不是强加,建设而不是破坏,应当是今天世界各文明之间遵循的和平准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法则。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都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文化根基。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