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潍坊古诗词里的风雅人生(一)

       潍坊古称北海,后来也称潍州、潍县。古老的潍坊大地上,自古就有诗人来来去去,留下诸多诗词。或者,诗人虽没有来,但有亲朋好友在这里居住或做官,于是寄来诗词,与潍坊的朋友应和酬答。在潍坊居住过的诗人,有徐干、韩熙载、黄庭坚、李清照等;到潍坊做官的诗人,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郑板桥等;来潍坊游历或访友的,有李白、顾炎武、王士祯、蒲松龄等;与潍坊朋友诗词往来的,有曹植、刘桢、岑参、柳宗元等……祖籍青州的内阁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时,康熙皇帝还给他写了御制诗。本文选取与潍坊有关的部分诗人,解读他们的诗意人生,感悟古诗词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峨峨高山首

悠悠万里道

  在“诗意的问候”这一章中,选取了两组朋友:一组是汉朝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与好友刘桢、曹植的往来诗词,探讨“建安风骨”的诗歌特色,以及汉末魏初乱世之际,诗人的离乱人生与萧索凋零。另一组,是李白、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的因缘际会诗文往来,追慕盛唐诗风,读懂古北海的文脉风流。

  徐干,字伟长,东汉北海郡剧县人,汉魏之际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个性敦厚温和。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曹氏三父子与“建安七子”引领文风,诗文雄健深沉、慷慨悲凉,文人个性鲜明、不拘常规,后代称之为“建安风骨”。李白也曾在诗中称赞“蓬莱文章建安骨”。

  徐干和曹操父子三人关系都不错,曹操邀他做官,他做一阵就走,几次三番如此,曹操也没怪罪他,还是一次次诚心邀请。曹植与他应答唱和,颇为相契。曹丕也赏识徐干的人品才华,在《与吴质书》中说:“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汉赋华丽宏大的气派并没有影响到徐干,他清新为文,抛却华丽词藻,深受建安文风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本身的性格特质。徐干在辞赋方面成就较大,但诗留存的不多,《室思》是其中之一: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峨峨、悠悠,这种叠字的形式,自汉代便常出现,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更是所在多有。如西汉卓文君的《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再如汉代文人创作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冉冉孤生竹》《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诗歌中叠字的使用,既能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又能营造一种音乐美,突显意境,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徐干留存的另一首,篇名为《情诗》,起篇就是“郁崇崇,凄泠泠”,房舍高筑,环境清冷,微风吹拂,落日残照,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表现主人公心灵的感受。

  再看另一首《答刘桢》: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别,草木昌且繁。

  这是一首回赠诗。“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被曹操囚禁时,给好友徐干写了首诗《赠徐干》,诉说心中的苦闷。徐干立即回信,表明殷切思念之情始终没有消减,并回忆起分别时的温暖时光,草木繁盛,快乐而放松。“陶陶朱夏别”,这儿又出了叠字,渲染快乐的情境,与如今沉重忧郁的心情形成强烈反差。这不是一首普通的应答诗,而是冒着风险回复给好友的精神慰藉。因为下令囚禁刘桢的不是别人,而是最高权力者曹操。刘桢因“平视”曹丕的甄夫人,被曹操判为服苦役。在服刑期间非常苦闷,就写了五言诗《赠徐干》,倾诉痛苦和不满,抒发对好友徐干的思念之情。徐干读后就写了以上这首《答刘祯》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