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名门后裔 少年幕客

 

《望三散人感旧集》扉页

郭启翼的著作《松雪堂印萃》

  明朝成化年间,郭礼来潍为塾师,书香传家,世代人才辈出。至明末天启年间,郭尚友官至户部尚书,郭家一时成为县内名门望族。然而,郭麐祖父郭启翼一支却渐呈败落之势。郭麐为庶出,人生开局即遭风雨,少年时被族侄郭熊飞赏识,聘为幕客。郭麐24岁时,郭熊飞猝然去世,郭麐孑然一身回到潍县。

  簪缨世家甲第连云

  郭家南园修竹万竿

  据《潍县志稿·民社·氏族》载,旧时潍县郭姓九族,以郭礼为迁潍始祖的一族,原籍高唐州(今聊城市高唐县一带),明朝成化年间,郭礼来潍为塾师,“设帐授徒”于县城,后入潍籍,“遂家焉”。书香传家,发奋苦读,世代人才辈出。

  至明末天启年间,郭尚友官至户部尚书,进入朝廷中枢机构,一时成为县内名门望族,后世郭一璐曾出任江西饶州太守(知府)。至清朝乾隆中期郭一璐侄子郭伟勣、郭伟业兄弟一代时,依然簪缨传家,显赫不替,甲第连云,花园清幽,此时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写下过这样关于郭氏的诗句:“连云甲第尚书府,带宅园林太守家。是处池塘秋水阔,红荷花间白荷花。”

  郭伟勣,乾隆五十五年(1790)被朝廷钦赐翰林院检讨;郭伟业,字贻昆,号质亭,一时结交多为文士名流,为知县郑板桥所推重,县中修城墙、建义仓、赈灾荒等皆“举为总事”。家有亭园“南园”,修竹万竿,清幽蔽日。园中主建筑旧华轩,雕梁画栋,气势非常,郑板桥常借此宴客。郑板桥罢官归里后,仍画出巨幅竹图,并题有诗句“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回赠郭氏族人。

  清朝道光三年(1823),郭麐(lín)出生在这样一个累世富足、簪缨相传的家族中,郭伟业即其曾祖。

  祖父一代渐至败落

  父爱饮酒不善治生

  据《郭氏族谱》载:郭伟业终年66岁,生有五子,“或以文贵,或以文显”。然而,郭麐祖父郭启翼一支却渐呈现出败落之势。郭麐后来的诗文中,不无透露着败落起因的信息。

  郭启翼,号莲溪,出任过江西南康府同知。因“忤上官”罢官归里,自此居家23年,不复出仕。郭启翼走上仕途是由科班还是捐班,缺乏考据资料。同知为佐官,依据清代官吏制度,佐官一般由捐班出身的人员担任。如是捐班,需向朝廷付出不在少数的银两,更何况是府级这样的官吏,其捐纳数量可想而知。世家子弟,富贵骄人,“忤上官”或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其居家23年中,正值清代乾、嘉间金石学兴起,郭启翼醉心治印,有《松雪堂印萃》8卷、《代摹印萃》12卷传世,并以此传授儿子,为人治印时,先让儿子“开荒”刻出雏型。正如后来郭麐自谦所说:“鄙陋小民,读书不知务实用”,以至于留给后世遗产可谓身无长物,传至郭麐,只有一只狸斑石“印合”。

  郭麐父亲郭君佐,字献陛,仅为太学生,著有《自娱草堂随笔》1卷,不善治生,年轻时能一次饮下白酒二斤不醉,却往往狂态胥露。后来在宋人白话小说里,读到了一条关于饮酒的谚语:“少吃不济事,多吃济甚事。有事坏了事,无事生出事”,才恍然醒悟,逐渐戒酒,但为时已晚。虽为生活细节,却道出了败落个中原因。郭麐后来拜墓祭奠祖父时写道:“凄风冷露凋白杨,空忆当年松雪堂。我是清白吏子孙,残衫破帽拜斜阳。”

  郭熊飞悯其“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