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名门后裔 少年幕客(2)

  聘为幕客辗转多地

  郭麐为庶出,生母袁氏为父亲郭君佐侧室,在儿子出生几年后,不幸离世。此后,对郭麐呵护有加的同母大姐哀母致疾,也离开人间,自此,郭麐走上了风雨人生的“穷遇”开端。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历史给予郭麐一个走出困境的机遇。

  道光十七年(1837),郭麐族侄郭熊飞升为湖北夔州知州。郭熊飞,字次虎,少年丧父,家境败落,经历了一段苦难童年。发愤苦读,考中进士,渐在宦途中成为“封疆大吏”,深为朝廷倚重。同病相怜,对这位少年族叔的才华倍加赏识,“悯其穷遇”,遂聘郭麐为幕客,自此,这位“望三散人”始客三峡,随郭熊飞辗转多地,走上了“南船北马”的人生旅途。

  这一年的郭麐只有14岁,少年幕客,匪夷所思。但事情确实如此,后来,高密文士单余庆为郭麐诗作《望三散人感旧集》写的书后跋语中记载:“年十三四即以诗为少垞尊人次虎方伯公所推重。”说是幕客,起初只是郭熊飞儿子郭斌寿(字少垞)亦师亦友的伴读兼塾师。14岁少年,离家远行,此情此景,不难设想。其间,曾写下《托族人寄家书》诗作:“天高过雁秋,含泪送行舟。故国三千里,蓬门尔旧游。好传书外语,慎话客中愁。落拓寻常事,高堂双白头。”

  好在郭熊飞慧眼识珠,主宾意气相投,十几年随幕署赴榆林,至武昌,逮苏州,任保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诗酒唱和,厚积薄发,迸发出了光彩照人的诗情才华。岂料,人生风华正茂之际,道光二十七年(1847),郭麐24岁,世事难料,郭熊飞猝然去世于保定布政使任上。平生知己逝去,不啻惊雷轰顶,郁郁难释的心境中,郭麐孑然一身回到了故乡潍县。

  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咸丰三年(1853),郭麐已移居乡村13年。雨滴荒圃,秋风飒然,忽忆平生知交相继零落,触绪生悲,声泪俱下。于敞方底(抽屉)中捡取丛残,托人抄写,集成《望三散人感旧集》诗作一卷,在自己的学生、郭熊飞儿子郭斌寿的资助下,次年刊行于世,完成了平生的第一部诗卷。在诗卷的《自序》中,诗人写下了成书之因,平日诗作“皆率尔成率尔去也。洎道光丁酉客夔府,因次虎怂恿而有存者”“次虎每出以示人,而海内贤豪亦辄引为匏鼓之司”“自抚生平,弗能无感于次虎”“翻然揭此,假以祭南船北马十五载之沦迹,兼以志二三大人长者之濡沫。鸡肋将弃,辄复停箸耳”。

  “鸡肋将弃,辄复停箸”,在《自序》中自谓“非与郢人较抗堕也”。他不敢以“诗人”自许,正如古诗人孟浩然的诗意境界:“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