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岁月变迁蕴含温情

      古朴温暖的画乡家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是年画的繁忙热闹,也是画师们古道热心肠的淳朴和勤劳。走过600多年历史沧桑,“德盛恒”和“吉兴”两座古画店还留在村街上。改革开放后,外地画贩客商又在杨家埠找到老年画店,虽然马车、吊铺早已成过往,但画乡情缘仍在续写。

  影壁雕工精美 暗含画店画眼

  影壁是杨家埠的重要建筑物。

  旧时,走进黑漆大门的画店,最先看到的就是雕工精巧的影壁墙,就是小规模的年画“字号”里也要用尽家财垛起一座影壁来。在“同顺堂”“东大顺”这样“印画子,赚了钱,好日子过了二百年”的画店中,影壁的底座上雕刻着出水的荷花,荷下是跳跃的鲤鱼,寓意“连(莲)年有余(鱼)”。底座上方的四角雕刻着松、竹、梅、兰四种图案,两边是年画里《博古四条屏》图案:两只硕大颀长的花瓶插着盛开的芍药牡丹花,寓意“富贵(牡丹)平(瓶)安”。上方用精致的筒子瓦作出滴水的檐头,檐头作着花嵌,图案或是螭虎,或是滚绣球的狮子。花嵌两端的是“倒提杵”,荷花杵垂下来了,还雕着“福、禄、寿、喜”字样。中间才是用大块青砖铺出的“海阔天空”的平整墙面。

  墙面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挂“福字灯”的地方,各画店把灯上的图案画得争艳斗巧,画着手牵金蟾怀里折着桂花胖娃娃的“蟾宫折桂”,娃娃玩具车上载着三只香橼果的“连中三元(橼)”,当然,最多的还是娃娃头上擎着荷叶怀抱大鱼的“连年有鱼”。入夜烛光摇曳,照红了村街。

  影壁是用澄泥砖雕成的,价格昂贵不说,砖雕师傅们(学徒阶段长达三年)雕这样一座影壁要一年的时间。仓上村的王振东砖雕工艺精巧,远近闻名,一座影壁的工钱是十几石小麦。“宁盖三间屋,不修一大门,宁修一大门,不垛一影壁”。可是,画店的掌柜们还是把影壁雕得花样翻新。

  有家画店的影壁就是王振东雕的,当着画贩的面,主人把上面滚绣球的狮子卯榫似的拿下来又轻松装上去,客人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第二天,大车装着年画从店里拉走了。看了画店的影壁,就知道年画印得怎样的好看。

  影壁,年画店中的“画眼儿”。

  望屋用于展示交易 “望子”不可忘挂

  杨家埠画店百家,“望屋”是不可少的。

  “望屋”建在画店大门的旁边,有着前后两个屋门,一个与画店内宅相通,另一个开门就可以走到大街上。与这街上的门紧挨着,开了一个月洞形可以闭合的窗户。旧时代,北方农村的房屋建筑主要是封闭式,这种“开放”型格局很少见到。

  “望屋”取的是画贩们进村就能远远望见这里的意思。过了七月二十二财神爷的生日,画店里开始印年画,“望屋”挑出一缕红绸,这叫做“望子”,夜间则用一个红灯笼代替。而且“望”谐音“旺”,祈盼着顾客众多,兴旺发财。它现实的作用是年画展销室:画贩们来到画店,不用进入内宅,就可以直接到这里选择年画样张;通过前门旁边的窗户,夜间也可以在大街上进行交易,浏览“望屋”里满挂着的红红绿绿的年画样子。

  “望子”和红灯笼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日子,距杨家埠不远的寒亭高庙唱灯戏,画店放假一天,人们都去看戏了。画店的小学徒突然想起店内的红灯还没挂好。那红灯笼上可是写着画店的字号,看不见字号,一定得把相熟的画贩耽误了。他急忙挤出人群离开了戏台。回到画店刚把红灯笼挂好,这时,大街上传来了人们嘈杂的惊叹声:戏演到半道上散了。原来在他刚离开的一刹那,年久失修的高庙墙倒塌,几十个人被压在墙下丧了性命。后来,村上的人就相延一种风俗,再忙也不能忘了挂“望子”,“望子”是望“子”平安归来。

  另需交待一下,到“望屋”里买“炮仗画”,要向门板挡住的地方看,这样的画是藏着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