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2)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曾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自己的心情。

 

2021年秋天,陕西榆林,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一行字映入眼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看到这句父亲说过的家乡话,他不由地轻声念了出来。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3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时,他将这句话深深刻在心里。

植根中华,也寻根中华。他说:“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植根中华,更能感知中华,感受这方土地上百姓的急难愁盼,所思所愿。

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面对中外记者,他郑重承诺——

“我们一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平天下’不是打天下,不是统治天下,而是让老百姓摆脱贫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天下都以你为榜样去和平发展,用你的理念去协和万邦,实现大同,这就离‘平天下’不远了。”

在地方担任领导干部时,习近平曾这样谈及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

天下情怀,是以和为贵、兼收并蓄的大国胸襟,也是顺应时代、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202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临水而坐,观景品茗,纵论古今。

202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

千年古琴奏响《高山流水》,习主席为马克龙总统讲了伯牙子期的故事。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说出自己的感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

这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告诉外国友人,中国新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十年前,他在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吸引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

面对全球发展和国际安全局势等的持续复杂变化,他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2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出访中,习近平主席引用“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表明中国要继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从“文明蒙尘”到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仅让14亿多中国人感到自豪,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2023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这是习近平夫妇在紫云楼前同贵宾合影留念。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