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刘鸿翱“大中丞”寓意深刻

 刘鸿翱致仕回乡后,在城里郭宅街西首路南置房安家,并在其大门上方悬“大中丞”门匾。刘鸿翱遵父叮嘱,与在京及家乡的同窗好友,搜集家乡先贤的著作、编纂《山左文钞》。刘鸿翱任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台澎学政,根除台湾科举之弊,令人称道。

  刘鸿翱安家郭宅街悬“大中丞”让后人深思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时任福建巡抚的潍县人刘鸿翱致仕回乡,在城里郭宅街西首路南置房安家,名曰“蜗居”,并在其大门上方悬上了“大中丞”门匾。大中丞在明清时代是巡抚官职的别称。据说门匾上的这三个字是取自掖县明代神笔刘重庆书丹的拓片。刘鸿翱在其蜗居悬上“大中丞”门匾的寓意让后人深思。

  刘鸿翱,字蜚英,号次白,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于潍县城里郭宅街路北其祖父刘九序的住宅里。父亲刘济川嘉庆庚辰举人,任寿光县教谕。他在北门大街中段路西筑室,名曰“既翖(xi)堂”,与其弟刘峒一同迁入。堂号的寓意为兄弟和顺相居。刘鸿翱兄弟五人,系三母所生,他们之间兄友弟恭,刘鸿翱为此也为自己与兄弟们的居室悬了“同怀堂”匾额。刘鸿翱与胞兄刘鸿翥于嘉庆十二年(1807)同时中举,1809年又同登进士。刘峒之子刘伯英(鸿翱从弟)嘉庆十九年(1814)中进士、其兄伯蕴于嘉庆二十一年中举。刘济川、刘峒家的住宅所在,后被称为刘家过道。

  联合多名同窗好友共为家乡先贤出书

  刘鸿翱自幼博览群书,中进士后,所做辩论、序记、志文,文采出众,时任礼部尚书的大学者姚文田,评论他的文章“得天地真气,犹如欧(阳修)苏(东坡)复出”。

  刘鸿翱初为七品小京官中书舍人,其职责是在内阁负责抄写诏书。父亲晚年曾对他说:“我们山东是孔孟桑梓之邦,有德化文章的高士很多,但是他们的文章能够得到出版面世的实在很少。康熙年间刘以贵先生早想为此辑刊山左文献而终无结果。日后,你若有成,能将家乡先贤的文章彙为一集,存诸久远,就是家庭破产了也是值得的。”为此,刘鸿翱与在京及家乡的同窗好友联系商定,于嘉庆乙卯年(1819)开始搜集、编纂《山左文钞》,于道光辛己(1821)出版。共得文639篇,分前后集二十卷。同参订者有潍县的学友陈凤翰、陈述经、张丰、刘函纲及长山孙贯一、济宁孙善宝、李德立。同出资镌版者有乡党郭璋、宋庆和、田名传,胞兄刘鸿翥及曲阜孔继鸿、蓬莱周寿龄、历城金洙、费县李锡玠、益都宋国经。

  之后,刘鸿翱又开始搜辑《山左古文钞》,于道光八年(1828)出版,共得文241篇,同搜辑者有诸城李璋煜,证评者有孝感陈运镇。期间因刘鸿翱调任江苏太湖司马,时在松江任太守的邹平李景峄独自承担了刻板印刷费。刘鸿翱不遗余力为家乡先贤出书,乡党张丰写诗赠鸿翱说:“南北行踪近各分,去年犹与日论文,案头乐事应推子,泉下幽魂定感君。清浊源流判泾渭,古今臭味辩莸薰,迩来自愧风尘裹,独立苍茫咏夕曛。”

  拒绝千金诱惑太湖兴学募资

  刘鸿翱为江苏太湖司马(知府的副职、同知的别名),太湖旧无书院,前任司马罗琦在文昌宫旁建仰云书屋。因学子缺乏生活费,刘鸿翱计划募集资金,正巧有一市民因债务打官司找上门来,愿意让利千金给仰云书屋作膏火资金,刘鸿翱告诫他说:“你无事让利可也,而今有事于官府,虽让利千金,我不能为仰云书屋接受。”又说:“仰云书屋是士子力学之地,学莫大于辩利义。凡事之无所为而为之者义也,有所为而为之者利也。你以诉讼之故,让利我仰云书屋资,是有干(涉)于我也,我以你诉讼之故受你之让利是有所挟(持)于你也,上有所挟于下,下有所干于上,皆利也,非义也。”而后,刘鸿翱公正执法平其诉讼,再与仰云书屋的董事倡议劝捐,太湖绅士徐学巽首倡义捐,使经费得以无缺。刘鸿翱还就这件事告诫学子们说:“辩利义,学者终身之事也,虽余亦自警焉。”

  力除科举积弊

  改变台湾学风

  再后,刘鸿翱任福建台湾兵备道兼提督台澎学政,当时台湾考试之弊,为内地所无,其民聚族而处,每族立一始祖庙,公产数万至数十万不等,由秀才轮掌。每逢考试,夤缘(行贿拉关系)无所不至。前任观察(道台的尊称)曲阜孔昭虔,力除此弊,当地民众十分不解并使出许多解数,引诱苦劝其接受贿赂,孔昭虔急了,连忙说:“我不是不爱钱,无可奈何的是我姓孔啊!”由此成了当地民众的笑谈,说什么“圣人子孙,不利于台湾考试”。而后继任观察是满洲人平庆,他为拒行贿,在考院大书:“尔(你)无文字休言命,我有儿孙要读书”。当地民众又忿然讥笑说:“平庆也是姓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