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刘鸿翱“大中丞”寓意深刻(2)

  刘鸿翱接平庆任后,正值这年既是岁考,也是科考,民众又怂恿他“宜顺人情”。刘鸿翱说:“我不姓孔,也不计较子孙读书登第,承蒙圣恩航海而来台湾,要是有负圣恩,我害怕过海翻船哪!”原来,孔、平两位任上,虽然杜绝了行贿,但是在科考中,仍有请人顶替代考之弊。刘鸿翱用县、府复试之法,在县试时按学额加倍录取,然后经府复试,再通过相互具结,三复乃定。由此根除了顶替代考。而后,他在台竟劝于学并建设了新考棚,使台湾学风大变,百姓将此归功于鸿翱,刘鸿翱却说:“此孔、平之遗也,余何功之有!”

  做官近四十年

  书室皆名绿野斋

  刘鸿翱做官近40年,公事余暇最爱读书与写文章,他在北京做官时,其居处花木繁盛,义取绿野,而后在江、浙、闽、台为官,其书室皆题名“绿野斋”,其著作名则为《绿野斋文集》《绿野斋制艺》《绿野斋太湖诗草》《绿野斋诗集》等。晚年归隐后又在其“蜗居”西南建起绿野斋小园林一处,内有“带草书屋”为课读处。

  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初十,刘鸿翱端坐而逝,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