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提升自我育人才结硕果(2)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曾为《江姐》《朝阳沟》《苦菜花》《杜泉山》(后名《杜鹃山》)等几十出现代戏作曲,设计唱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了京胡协奏曲《蜂之咏》《五朵金花》等。其中1993年为潍坊国际风筝会作曲的《故国之恋》和1993年作曲的《京腔一曲颂祖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影响较大。

  张继厚将他多年来在胡琴乃至京剧音乐方面的体会和思考记录下来,整理成文。陆续把课堂讲稿整理、提炼,形成论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

  在《以情带声水乳交融》一文中,张继厚指出,京胡伴奏最忌的是“一弓劲”,行话也叫“一道汤”。其原因,一是演奏者对剧情没有深入理解;二是对京剧声腔没有较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三是对角色抒发感情的节奏变化掌握不准,故平淡无味。正确的伴奏是要把乐谱“拉活”。于是他有的放矢讲了几种方法。一曰节奏对比法,就是掌握好“尺寸”,量体裁衣,或快或慢,或从容或急促,从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出发,适当调节务求自然和谐,丝丝入扣,最终达到天衣无缝。二曰力度对比法,就是运用力度的强弱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掌握好“劲头”,而随着劲头的大小、轻重或断续,又产生了“抑、扬、顿、挫”。三曰音色对比法,就是运用音色的“明暗”“浓淡”“刚柔”“深浅”的变化对比,达到塑造人物的音乐形象及声情绘景的不同效果。四曰装饰伴奏法,就是对基本的伴奏曲谱加以装饰和镶嵌,使原来的曲谱内涵更加丰富充实;另一种就是在托腔保调的基础上,用装饰的伴奏手法,把演唱衬托得绘声绘色。

  记谱不是寻常功夫。张继厚则不仅能记谱,还能编曲。大概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收集京胡大师们的代表作,根据唱片或录音带翻录,然后整理于纸面,渐渐形成一本暂名《京胡名段伴奏欣赏》的著作,直到退休后才付梓出版。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