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留学美国引发国剧大潮(2)

  虽然只是一次实验性的演出,但来之不易。赵太侔和余上沅全力付出,带领着一群留学生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制作服装,设计剧情,有院校学到的理论,也有剧院观摩的体会,更可贵的是加入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尤为出彩的是赵太侔的舞台布景和灯光设计,他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让观众耳目一新。这也是中国舞台艺术的重大进步。

  热血青年畅想国剧 双城演出获得成功

  此后,在美国波士顿,梁实秋、顾毓琇这些中国留学生受到启发,决定排演《琵琶记》。《琵琶记》取自中国传统戏曲,原有24出戏,顾毓琇精心截取编成三部戏剧,把戏曲语言改为白话,然后由梁实秋翻译成英文。因缺乏负责道具和布景的专业人士,在梁实秋的请求下,赵太侔从纽约来到波士顿,仅仅几天的时间,两人就完成了道具和布景的制作设计。演出现场盛况空前,结束后掌声雷动。

  一场中国戏剧的“双城记”在美国成功上演,《杨贵妃》《琵琶记》把中国戏剧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中国传统感天动地的故事带到了美国,掀起了一次中国文化的浪潮,让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话剧”的样子。

  《杨贵妃》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能够来到美国演出,且是以英文的形式,开了中国戏剧之先河。虽然演出还非常稚嫩,但也是中国戏曲在美国的首次亮相。1930年,梅兰芳带着中国京剧来到美国,让中国戏曲声名大噪。这两次演出各具意义。

  这次并非专业演员的演出征服了西方人,可能来源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戏剧是写实的追求,高度的真实,舞台上的各类道具、建筑严格遵守着真实的原则,也是对于舞台艺术布景的限制和禁锢。而这场演出让他们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中国戏曲里不仅有舞台的真实,还有更多生活的真实。很多道具和景物可以虚拟存在,而时空可以大胆地穿梭,这样的艺术更加有意境之美,给了他们巨大的视觉冲击。

  演出的胜利让这些中国留学生狂喜,以至于当晚又喝了个半醉,三更时分还在“国际公寓”里畅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