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教职员合影。
赵太侔担任山大校长后,为学校天南海北地选拔人才,宁缺毋滥,师资队伍达到了全国一流。他重视学术,在山大倡导了繁多的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演讲,著名的学者、社会各界名人也出现在山大的演讲台上,让学生们看到了书本以外更广阔的世界。
默默无闻实干做事
天南海北网罗才俊
1932年9月至1936年6月,赵太侔担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
人们曾经评说少言寡语的赵太侔:有的人只说不做,有的人也说也做,有的人做了也不说。赵太侔也在山大成立四周年纪念会上发言说:“虽然本校在社会上有时得不到一般的了解,而在学术界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他并不在乎宣传,不管是学校还是自身,他说:“我们不能太注重宣传,也不能太向各方面应酬。这并无碍,只要我们内部工作能够积极努力。”
这是赵太侔的风格,也是山大的风格。1934年4月,国民党政府派员视察各国立大学,来到山东大学,一番巡视,认为山大严谨创新、勤俭节约、重视人才,对山大的中外文语文、化学、生物的教学研究高度评价。
赵太侔有个小本子,专门记录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他全面调查学者情况,穷尽方法延揽英才。他学来北京大学的经验,学术自由,打破门户,全天下招募人才。他设聘任委员会,审慎选才,宁缺毋滥。所以,山大教授多为学术界名人,阵容强大。
赵太侔也有海阔天空的选人思想,不拘泥于当地本省。他说:“我们必须从全国乃至国际延聘专家学者,聘用本省人是因其学术地位,并非因为他是本省人。”他只认真才实学,不讲门户之见,不论留学国家、所学院校、不论是否毕业。如著名的海归教授就有: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的黄际遇担任理学院院长;化学系主任汤腾汉是德国政府的特许优等药化学师;文学家沈从文是军人出身,小学文凭。还有生物系教授曾省是著名的寄生虫学专家,教授童第周是著名的胚胎学学家。在机械、土木、物理等专业,赵太侔聘请了多名外教。另外,还聘请了50多名新教师,无不学有专长、业界知名。到1934年全校的师资队伍达到了全国一流。
他任职国立山东大学校长后,还是住在黄县路,这处住所是教授们常来的雅集之地。黄际遇、梁实秋、赵少侯、丁山、老舍、刘本钊常常造访,或交流,或聚饮,比较热闹,也映照着赵太侔惜才爱才的本色。
赵太侔当政的山大,文学名人荟萃,编织了文风浩荡的一幅人文图景。老舍、沈从文、梁实秋、孙大雨、洪深、周学普、赵少侯、罗玉君等等,既是文科的学者,又是著名作家。在山大教书之余,他们也创作了丰裕的作品,令人赞叹。臧克家曾说:“在文艺方面,山东大学称得起当代文苑的一角。”
就读山大的臧克家,在1930年至1934年间出版了代表作《烙印》和《罪恶的黑手》。老舍在此期间,出版了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奠定了文学大师的地位。沈从文在青岛山大的日子里,文思泉涌,创作了《都市一妇人》《一个演员的生活》等中篇小说,开始了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的酝酿。洪深在山大创作了电影剧本《劫后桃花》,成为中国电影剧本的先行者,后来他成为著名的作家、导演、电影戏剧理论家。孙大雨是文学翻译家,在校期间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等。其他作家在校期间也多有著作,成果丰硕。
鼓励学术大开讲坛 严谨治校培养通才
赵太侔话语不多,却重视学术,看重思辨和演讲,他在山大倡导了繁多的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演讲,每周一坚持“总理纪念周”活动中进行学术演讲。
山大的学风醇厚,各派别学术争论活跃,以至于每次的“总理纪念周”时间,学生爆满,场面火爆,赵太侔也必定亲自坐镇,点评指导。赵太侔考虑到专业演讲的受众较少,也增加了适合大众的普通演讲,对学生的人生、事业、婚姻等有益。洪深曾做过讲演,题目是《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老舍做过《诗与散文》《中国民族力量》等讲演。为了增加神秘感,先不公布讲演者和题目,让学生们常常有惊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