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开辟清水泊抗日根据地

  

  岳拙园

  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划略图。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坚定不移地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开辟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其间,岳拙园随军北上,进至清水泊。三支队进一步控制了小清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区。岳拙园担任山东纵队第三旅九团政委,与团长赵寄舟亲密协作、取长补短,发展垦区,建立清河平原根据地稳固的后方基础。

  利用寿光清水泊有利条件

  开创清河平原抗战新局面

  清水泊抗日根据地是清河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清水泊位于寿光西北部,即今羊口镇域,以及营里镇西南角、台头镇北部的一小部分,东至大家洼,西到小清河一线,南与巨淀湖相通。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区内有牛头镇、郑家埝、南北台头、南北洋头、寇家坞、李家坞等大小几十个村庄。史载,淄河故道及跃龙、王钦诸水先入巨淀湖,淤尽泥沙后,再流入此泊,故名清水泊。

  1938年3月,整编后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按照鲁东工委的指示,从傅家庄整队出发,东进昌潍,踏上了开创鲁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的征程。1938年10月,中共寿光中心县委成立。

  1939年2月,寿光独立营成立,战斗数月后,总人数700余人。5月,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1938年12月由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改编而来,以下简称“第三支队”)批准,寿光独立营扩编为寿光独立团,团长为赵寄舟,主要在清水泊地区活动,先后在牛头镇、半截河、王高与南河之间、口子村南河坝、袁家桥、阳河等地多次与日伪军作战,成为根据地内党和群众的主要依靠力量。

  全面抗战以来,第三支队在清河地区的斗争取得了一定胜利,但主要活动范围仍局限于胶济铁路以北、小清河以南狭长地带,处在敌伪夹击的被动地位。

  1939年10月下旬,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明确指示:第三支队应坚持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由小清河向北发展,到黄河入海口两岸广大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遵照这一指示,1939年11月中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政委徐斌洲、副司令员李人凤等率领所部,清河地委、清河区军政委员会书记景晓村带领清河地委机关,抵达清水泊地区的郑家埝、牛头镇、央上、邢家茅坨、南台头、北台头、寇家坞、李家坞等村庄。清水泊地区党和群众工作都很有基础,该地东北面靠近小清河,地广人稀,敌人不便控制。在这里既可就地开展游击战,又可以此为基地,北渡小清河,开辟广饶、博兴、垦利地区,从沿海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扩大与巩固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

  在郑家埝村,清河地委、第三支队与寿光县委、寿光独立团联合召开了万人誓师大会,提出“进一步扩大清水泊地区革命根据地,发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响亮口号。

  第三支队进至清水泊地区后,积极动员群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寿光独立团配合第三支队出兵讨伐当地土顽张景月和李青山部队,狠狠打击了其嚣张气焰。至1940年春,第三支队在清东的清水泊地区和清西的邹平、长山、高苑一带,基本站住了脚,初步开创了清河平原抗战的新局面。其间,岳拙园随军北上,进至清水泊。

  1940年2月,第三支队经过与日伪军及鲁北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进一步控制了小清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区,并与小清河南的地区连成一片。

  岳拙园任九团政委 与赵寄舟亲密协作

  1940年2月,寿光独立团升级归第三支队领导,岳拙园任寿光独立团政委。这是他与赵寄舟共事的开始。此后四五年间,他们同甘共苦、亲密协作、取长补短、至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