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探秘潍坊古梨园,千年文化闪耀熠熠光辉(2)

  沙窝又是天然的“过滤器”,雨水、河水通过一层层沙石的过滤,到达地下后就是甘洌甜美的矿泉水。可以说,山阳的大梨是从小喝着“矿泉水”长大的。

  “正宗的山阳大梨并不是摘下来就好吃的,还有一个催熟的窍门,我给起了个名字叫‘沙窝低温(2-8度)储藏催熟技术’,也是先辈们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技术,说白了就是盖棉被催熟。”王成敬介绍。

  山阳大梨平均每个都在1-2斤左右,12月份成熟,但在成熟前,蒂把就可能承受不了重量随时掉落,因此,果农们每年都要在11月甚至10月提前把果实摘下来。摘下来的梨还是青的,口感并不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码放在树下,用棉被盖住催熟,一个月以后,就变成了金灿灿的山阳大梨。

  这种催熟方法看似古老,实际上是有科学依据的。用增减棉被控制温度,用增减水量控制湿度,为大梨创造一个和在树上尽可能一样的环境,让其在自然条件下成熟,避免了意外掉落造成的破坏,让本就稀有的大梨尽可能高产。

  “我们曾在参加展会时,请专业人员与其他大品牌进行过对比,无论是口感、品相还是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元素的含量,确实是咱们山阳大梨更胜一筹。”王成敬告诉记者,“究其原因,除了梨树的生长环境优良、管护方法得当外,最主要在于完整保留了千年梨树作为砧木的优良基因,这是其他栽种果木比不了的,这是专家给出的科学依据。”

  为了保护古梨树,也为了保证产梨的品质,山阳村对古树产梨的数量和重量进行了人为干预,比如“千年梨王”,每年最多产200斤梨,“雷击木梨树”每年只能产174-176个梨,这也是山阳大梨产量少、品质高、价格高的原因之一。

  以文化的方式,让文化资源造福百姓

  所有以文化形式保存下来的资源,都必将以新的文化形式发挥新的时代价值。

  山阳古梨园占地2000多亩,内有梨树3万多棵,园中梨树大多数在百年以上,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梨树多达5000多棵,近千年的有10余棵。

  古梨树不能扩种、难以复制,想要发挥价值、造福村民,不能以规模和产量取胜,就要挖掘文化和旅游潜力,把有限的梨资源做成无限的旅游产业,既能保护古树,又能拓展产业优势、增加收入。

  梨花盛开时节,遍地昭苏,满园飘香,美不胜收。梨花象征纯洁无瑕,深受文人墨客青睐,且千年梨树开花更是难得一见,寓意美好。因此,每年4月梨花盛开时,山阳梨园都会游人如织。

  将千年梨园与节会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发展“梨文化”特色观光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何尝不是一条好的路径。

  2010年,第一届“山阳梨花节”盛大开幕,洁白繁茂的梨花吸引了数万人前往赏花,也给了山阳村转型的信心。陆续推出“大梨采摘节”“认养梨树,休闲采摘”等特色活动,创新推出梨花水饺、梨花菜系等特色餐饮和“梨花饼”“梨花糕”“梨花奶糖”系列游客伴手礼,逐渐形成“春观花、夏赏绿、秋尝果、冬品树”的旅游模式。

  截至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14届“山阳梨花节”9届“大梨采摘节”,每年“梨花节”接纳游客20万人次,直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50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旅游门票、餐饮等总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旅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水果产业,也让博陆山周边的村庄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为了开发文旅资源,山阳村注册成立文旅企业,依托专业团队对博陆山进行整体保护性开发,依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打造了梨花飞雪、东篱田园、博陆望远、潍水亲情、霍光路五大旅游板块,建成“朝花晓月”“遗址公园”“牡丹园”“红峡湖”“八卦坛”等20多个景点,博陆山也成为了集自然风光、红色教育、历史古迹、农村习俗、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