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刘墉家族与槎河山庄(2)


  刘必显晚年将槎河山庄交给次子刘棨,也就是刘墉的祖父。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为清代著名的廉吏,康熙皇帝亲题“清爱堂”的匾赐予刘棨,从此,刘家以“清爱堂”为堂号,声名远播。刘棨共有十个儿子,他的第五个儿子刘统勋被称为“百余年内名臣第一”。
  刘统勋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入值南书房,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他的仕途比较顺利,年轻时深受雍正皇帝赏识,37岁时已是正三品大员,及至后来的乾隆皇帝时期,更是青云直上。担任过吏部、刑部、工部尚书和太子太傅等职,乾隆皇帝称赞刘统勋:“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他去世后,乾隆赐谥号“文正”,所以后人称他“文正公”。
  刘墉,刘统勋的儿子,乾隆辛未年(1751年)中进士,因书法、文学出众,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多职。嘉庆二年(1797年)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清”。
  槎河山庄其实就是刘氏家族教书育人的书院。它用文化与智慧,滋润了刘墉的家族。这个家族,在清代显赫一时,出过父子两任“宰相”、4位翰林、11位进士、42位举人(包含进士),16个贡生、133个监生、59个庠生,出过当时全国一流的水利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医学家……留下各类著作180多部,主编、主持包括《四库全书》在内的大型丛书十几套,《清史稿》为他们家族的六个人先后立传。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先后为他们家赐匾、题诗,予以高度赞誉,被乾隆誉为“海岱高门第”。
  刘墉家族的槎河山庄在科举教育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至今依然闪烁着绚丽的光辉。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