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政策 > 正文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历史进程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在波浪起伏中不断前行。这就启发人们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中华文化以独特的品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力量就是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人们加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学者武斌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一书中给出了4个关键词:传统、传承、创新、发展。他提出:“要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归纳出若干论述的理论原则,而是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历史时段来体会和把握。”人们只有到丰富生动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去寻找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才能发现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

 

从历史上看,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劳作的规律与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成为人们世界观的来源,人与人的关系由血缘伦理所支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农业劳作规律所支配。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孕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自强不息本来是指天地所具有的自然品性,例如日月星辰运行、四季寒暑往来,永不休止、永不停顿。中国古代哲学赋予自然现象以道德属性,意在说明人既然与天地具有一致性,那么就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可能性,通过“效法天地”将这种内在的品性发挥出来,成为世代相传的道德自觉,这也成为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重要因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国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厚德载物的精神是指人应该像天地涵养万物一样具有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就国家内部而言是和而不同,就外部而言是尊重外来文化。例如佛教在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