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政策 > 正文

诗·诗韵·诗人(2)


  如此说来,诗是活的宝贝,诗是大众的灵魂。虽然社会层次不同,精神需求不一,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应存在。可惜当下某些诗歌既缺少“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没了“下里巴人”的通俗。更为遗憾的是,个别人仅残存下自我标榜的“创新”,小圈圈内相互吹捧的“著名”……

  至此,不禁让我回忆起访问欧洲时当地一位画家对欧洲画坛的评价:“过去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是画给人看的,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涌现了许多名人名作;后来的抽象派意识流是……画给上帝看的,人看不懂没关系;现在的涂抹荒诞派不知道是画给谁看的,因为上帝和人包括他自己都看不懂!”

  这种浮躁的病症有无治疗良方?有!且对症下药,药到病必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开出了药方:“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诗歌潮流。推动它,需众志成城。有诗人朋友疾呼:请那些尚在混沌中的某些人,赶快醒来,走出“灯红酒绿”,洗去铅尘浮华,抛却清高不凡,丢掉浮躁心态,摒弃文字游戏;做到轻虚名,重效益,塑自我,融入时代洪流,跟上文坛大部队的步伐!只有到生活中去找感受,到群众中去接地气,才能寻求到诗的本源和根基,创作出人民的最爱、时代的强音来。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