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且以诗意纳四方 ——“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综述

  在青州古城寻古觅幽,去杨家埠体验风味年俗,到十笏园文化街区沦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了千年精致与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风筝故里绽放出绚丽夺目的火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潍坊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鸢都旅游的新亮点。同时,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影视剧作、文学作品等艺术精品,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后,我市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201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6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9.4亿元。201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4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7.61亿元,同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46.84%和64.03%……这一串串数据,显示了我市创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决心和力量。
 
演绎文化潍坊
 
凸显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艺术创作和群众文体活动出新出彩。
 
  深入挖掘吕剧、茂腔等非遗戏曲艺术资源,文艺精品不断推出,先后创作排演了《失却的银婚》《红高粱》《非常妈妈》等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其中,吕剧《板桥县令》等4个项目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历史性突破。《失却的银婚》入选第十三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被省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道明·气充·文雄——一个花鸟画家的家国情怀”特展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市美术馆成为全国连续三年入选该项目的唯一地级市美术馆。胶东大鼓《翠兰搬兵》、相声《微微一信》获第十一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青州清音戏《柿子红了》、高密茂腔《训女戏凤》、临朐周姑戏《报喜鸟》入选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展演,均获二等奖。京剧《头雁》成功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首部院线电影《幸福俏冤家》入选2019年山东省影视精品专项资金项目。
 
  连续举办戏剧创作培训班、农村民营剧团人才创作培训班、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大赛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负责人培训班等,培养艺术人才,锻炼基层队伍。我市推进“戏曲进乡村”经验做法,在2018年全国区域文化联动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交流……
 
  一桩桩、一件件文化大事演绎着“文化潍坊”的风采。
 
全域旅游“破茧成蝶”
 
文旅品牌持续打响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加快发展全市书画市场的意见》《潍坊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性文件,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项目带动产业,产业拉动发展。在立足和突出现有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创新思路,抓好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旗舰”,使文化产业迈上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初步形成了广告传媒、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动漫、雕塑、数字出版、书画七大龙头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域旅游大发展,打造潍坊版“诗和远方”。大力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青州市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其发展经验被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推广。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培育打造59个乡村旅游示范标杆项目,培育形成12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制定《潍坊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双十工程”深入实施。
 
  精品项目带动效应凸显。2017年,青州古城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市继临朐沂山风景区之后的第二家5A级景区。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广州雪松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诸城市正式签约,投资52.8亿元开发建设诸城·雪松恐龙探索王国旅游项目,为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积蓄后劲。智慧型乡村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研究成为2019年度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精品旅游产业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获省补助资金300万元。扎实开展“双招双引”,2019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到位省外资金分别为59.8亿元、70.9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