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让非遗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3)

应根据地域和民族等特点,在保护传承基础上,更好契入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结合点,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非遗+”的形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就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设非遗工坊,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支持更多当地村民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紧贴时代需求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利用道路。深入推动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精准定位,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村”,通过产业产品、文化节日、展览交流、传承人培训等方式,支持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双赢、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并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通过数字技术保护利用,实现非遗传承创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新技术的兴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对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自动化、技术展示可视化、产品推送智能化,不仅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全面的记录,而且可以使用户更直观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背后的文化传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更广泛的传承、传播和生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了各种线上直播、博览展示、短视频等全媒体展示传播平台,广泛聚合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创新。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沉浸体验、仿真机械等高新技术在传统戏剧和曲艺、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运用,促进了这些项目的“活态传承”和“合理利用”。运用数字化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设计结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设计师和企业结对合作,将传统手工生产技术转化为机械数字化生产,从而实现由传统的“家族制”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转化,将大大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的效能,创造出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