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白浪河畔的潍坊市潍城区芙蓉古街旁,一座青灰色建筑群伫立于古风遗韵和城市街巷之间,如嵌在古典传统与现代华章之间的一方玺印,在中华文明的典册上钤下它所承载的大成风骨和文化品格。
这座建筑群,即清代潍县籍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钟鼎彝器、金石文物的"万印楼""十钟山房",虽经近二百载风雨遍身岁月斑驳,却因这座城市自宋肇始、至清极盛,今又历十年焕新的金石文化传承与弘扬,而不失其熠熠光辉。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潍坊市区两级和金石学人正是以传承与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精神为己任,致力于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历十年之功,持续探寻传统美学品质和公共文化需求的融汇路径,铸就潍坊"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着潍坊力量。
是这座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是重焕中华现代文明荣光的担当!
就让我们沿着这座城市铭刻记忆的古街老巷,推开中华金石文化艺术殿堂的大门,一扇门与古,一扇门为新。
集金石之大成:
千秋金声,弦歌不辍
金石千秋,历代金石学大家以累年精研和躬耕,成就了潍坊这座城市金石文化中心的地位,而经这方山水宝地古韵长风的淬砺,金石收藏研究归宗"真好古而非附庸风雅"的文化风尚,搭建起从经学到金石学、从金石学到考古学过渡的桥梁。
上溯东汉,经学大师、潍坊高密人郑玄考证古文、遍注群经,开宗训诂之方法论,扎下深厚的金石考据学术根基,发潍水金石之先声。自宋人闲适风雅,至晚清考究治学,一代代金石学人推动金石文化在潍坊大地千年演进、百世流芳,见证了中国金石学从肇端、兴起、极盛,到逐步成熟,终成文化大观而彰显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卷。
处于金石学形成时期的宋代士大夫,多喜爱书画古玩艺术品收藏,但更多是朝中闲适生活的标志和宋式风雅的附庸,所幸欧阳修离开大宋政治中心,带着所辑《集古录》知青州后,以风烛残年病弱之躯遍访青州山水间文化遗存,搜集整理商周秦汉以来大量金石铭文和石刻碑碣,完成《集古录》跋尾,将所录三代以来千卷金石遗文贡献于世,为中国第一部金石考古学专著画上句号,并成就青州"山左金石学重镇"美名。他在三元状元、一代名相王曾的青州故宅发现王曾命人刻石的唐玄宗《鹡鸰颂》手迹,终使唐玄宗唯一传世墨迹面世,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吸引市民前来参观。张洪松/摄
中华金石文化长河九曲,总绕不过潍坊这块宝地。
醉翁身后三年,同为宋代大文豪的苏轼知密州。作为徽宗时期金石研究的代表人物,苏轼来密州前已在杭州初具金石盛名。他在潍水之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与欧阳修隔空互答。《超然台记碑》是他在密州留下的首件碑刻遗存;诸城博物馆现存一块砚洗毛坯玉石上,苏轼题铭的"半潭秋月",至今仍如那轮嵌入中华文化历史天空的潍坊明月,透着玲珑的金石之气。占据两宋金石作品C位的苏轼素来追慕欧阳修金石之风,济南苍龙峡东岸的《醉翁》摩崖石刻即为苏轼书写,《醉翁亭记》成为他代表性的楷书四大碑刻之一。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成稿三十七年后,被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带到青州归来堂收藏。赵明诚受宋代风雅影响致力于考古、金石、书画研究,苏轼在其老家密州播撒的金石学风,给了他寻古考录以治学方向,而欧阳修在其姥姥家青州的金石研究,为赵明诚和李清照伉俪同气相求、共襄金石提供了扎实的学术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