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能臣刘鸿翱大中丞宅院有名气

      于奉三宅院以西、郭宅街西端路南、预备仓街北端路东,坐落着刘鸿翱宅院,民众称之为大中丞宅院。刘鸿翱是清代后期有建树的能臣。他几乎每任职一处,都有可圈可点的政务作为。他为官的同时也喜欢做学问。他的个人生平轨迹以及大中丞宅院,都有一定的名声。

  两兄弟同年考取进士,家学渊源是必然因素

  刘鸿翱,字蜚英,号次白,清嘉庆十二年(1807)与兄长刘鸿翥(zhù)同时中举,两年后两人又同年考取进士。刘鸿翱踏入仕途后,历任内阁中书、江苏太湖司马、徐州守、广东南韶连道、台湾道兼提督台澎学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福建巡抚、署理闽浙总督等官职。

  上述刘鸿翱的仕途简历,在潍县解放前的官方记载中清晰可见。简历中的司马、州守等官职,都是清代相关地方官职的别称。同知别称司马,为我国明、清时期知府的副职。太湖司马即太湖同知。刘鸿翱所任江苏太湖同知实为当时隶属于江苏苏州府的太湖厅同知。当时的太湖厅,治所位于太湖东山,管辖太湖东山一带的钱粮征收以及太湖东山和西山一带民众的婚姻、田土、命案、盗案等方面的司法事宜。太湖东山、西山,现在都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辖区内。徐州守是徐州太守的简称,也是徐州知府的别称。

  刘济川是刘鸿翱的父亲,字剑青,号说岩,嘉庆五年(1800)考中举人,历任寿光、淄川、巨野县教谕等官职,诰赠奉政大夫。

  刘济川有五个儿子,分别由他的元配张太宜人、继配郭太宜人、庶配吴孺人等三位夫人所生(太宜人、孺人都是皇帝赐予一定品级官员的母亲的封号。刘济川三位夫人的封号,得益于他的儿子刘鸿翱)。虽然分别是三位母亲所生,刘鸿翥、刘鸿翱等兄弟五人却兄友弟恭非常和睦。故刘济川潍县城里北门大街刘家过道宅院的内堂,自豪地悬挂着书有“既翖(xī)堂”“同怀堂”字样的匾额。刘鸿翱还有《同怀堂记》等文章存世。有记载说,刘鸿翱五岁那年母亲去世时,天赋的至孝品性就已经显露。

  刘鸿翥、刘鸿翱这两个亲兄弟先是同年考中举人,两年后又同年考取进士,偶然的背后,家学渊源则是必然因素。他们考取进士发榜时,京都人看到榜上三甲七十一名的刘鸿翱和三甲七十七名的刘鸿翥,亲兄弟同榜得中进士,榜上排名中间只相隔五人,不由得啧啧称奇,称赞山东出了同登贤书、同捷南宫的亲兄弟,真是艺林盛事。士子们则竞相羡慕。

  读书做学问闻名大江南北,任职太湖没有积案

  刘鸿翱读书做学问,并不致力于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古人的说法,而是在书中寻求和感悟古人合乎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所在。他喜爱古文辞,嗜好《左传》成癖。他在京都初为官内阁中书时,当值之余有空闲每每室内静坐,以读书、做学问、撰文字自娱自乐。嘉庆四年(1799)的科举状元、知名官员、学者姚文田,对刘鸿翱当时撰写的论、辨、序、记、传、志等体裁的文章评价都很高,认为文章得平地真气,感觉像是宋代文豪欧阳修、苏轼复出了。

  后来,刘鸿翱主持将湖北乡试符合程式的试卷编刻成书。他选编的《山左文钞》《古文钞》,镌刻的《绿野斋制艺》也刻印成书。他选任太湖厅同知那年,《绿野斋古文前集》镌刻成书。从此后,他读书做学问在大江南北有了一定的名声。

  太湖厅同知罗琦创建了仰云书屋,供学子们读书做学问。刘鸿翱与仰云书屋董事倡议劝捐,地方绅士徐学巽首倡义捐,求学的费用得到保障。

  太湖是鱼米之乡。在太湖任职期间,刘鸿翱还劝导大家捐出万金,借给商人作为经营资本,所得利息用于度荒年。他主持疏通雕鹗河,让河流遭遇干旱时可以有一定的蓄水能力,遭遇洪涝时可以顺畅地泄水。

  他主持相关司法事宜,秉持外严内宽的原则,认为调处事务的理想状态莫过于无事。因而他在太湖上任之初,案件繁多。后来,不但无积存案件,官署平时几乎门可罗雀。

  他得以不时在湖、山之间啸吟自如,还利用公事闲暇,刻印成书《太湖诗草》。本地士绅和民众想给他建生祠,他以法律制度不允许而劝止。他升任徐州知府离开太湖以后,太湖人仍然给他建亭、立碑,以感怀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