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新池顾客多是城里人1964年并入潍坊浴池
有记载说,铭新池分为大厅(铺位之间可以相望)和雅座两部分,设两个热水池,可同时为七八十名顾客提供服务。因地处潍县城里,又是东门里郭氏族人负责经营,因而顾客多数是城里人。东门里郭氏族人中,有的大户人家甚至每天都有人光顾。铭新池拥有十二三名雇员,不温不火的营业情况长期维持。
1938年日寇侵占潍县后,有6家浴池相继停业,玉露春、新华池、铭新池等3家浴池维持营业。解放后,3家浴池先后实行公私合营。1964年,潍坊市饮食服务公司合并新华池、铭新池,投资13万元在西市场六街(现潍城区西市场街)新建一处规模较大的浴池“潍坊浴池”。潍坊浴池至今仍在正常营业。
笔者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随长辈多次去潍坊浴池。印象中男池在二楼,建有两个热水池。一个面积大些,水温低些,长辈安排笔者在这个池子里泡澡。另一个小些,水温很高,热气腾腾,笔者没敢靠近过。泡澡后到淋浴喷头处冲洗。其他设施和服务程序与记载中解放前的铭新池有相似之处,但似乎没有铭新池那样细致周到。
服装二厂建“7”形楼房门市部接受来料加工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在郭宅街东端路南一带见到的就是潍坊服装二厂的厂区院落了。印象中,潍坊服装二厂厂区起先是平房,大致在1975年以后,服装二厂原址扩建、兴建一栋“7”形楼房建筑,但笔者已记不清是三层还是四层。
“7”形楼房坐落在服装二厂厂区的东沿和北沿,东面和北面分别位于和平路路西、郭宅街路南,厂区院落大门位于“7”形楼房南面,坐西面东,大门外就是和平路。“7”形楼房东沿一层是门市部,接受来料加工,后来也出售成衣。楼房北沿以北不远处建有一道院墙与郭宅街相隔不相通。可见,当时服装二厂厂区已经不再属于郭宅街地域。
服装生产加工归类于缝纫工业。潍坊城一带的缝纫工业源自家住松园子街的工商业知名人士张百川创办的源顺成衣局,也称源顺冠服店。用缝纫机生产加工服装大致始自1920年。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潍县城厢一带拥有19家服装生产加工实体,40台缝纫机,150多名从业人员,都是前店后厂、来料加工的生产经营方式。解放前夕,战乱频仍,行业衰微。
解放后,服装缝纫业逐步恢复发展。1950年,潍坊市服装生产加工实体共有80家。这年成立第一个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工新服装合作社。后来,市面上的服装合作社、服装组陆续增多。1956年开始归并组合。到1958年,分别建成八个服装生产合作社。稍后不久,二社和四社合并为潍坊服装二厂。
1930年以前的郭氏小学、铭新池及潍坊服装二厂原址一带,目前位于潍城区建设中的和平广场(商贸)东北角。
◎相关链接
潍县第一区及城东南镇
1929年,潍县全境划分为十一区,城厢一带为城区。1931年,潍县全县划分为十区,城区改称第一区,区公所位于城里梁家巷(现潍城区曹家巷一带),区长张俊英。1932年,第一区人口规模为12567户,82781人。第一区内划分为城东北镇、城西北镇、城东南镇、城西南镇、北关镇、东北关镇、坝崖镇、西关镇、南关镇、西南关镇、东关东北镇、东关西北镇、东关西南镇、东关东南镇,各镇辖区划分情况不详。1933年,第一区内,东北关镇、坝崖镇合并为河西镇,西南关镇改称中和镇,其他镇未见变动。
现在的潍城区郭宅街地域,当时隶属于潍县第一区城东南镇。按照解放前相关潍县城厢地图上的标注,城东南镇镇公所位于松园子街郭雨若宅院内,目前郭雨若宅院旧址的部分建筑物原址尚存,为松园子古民居的组成部分。1932年至1934年,城东南镇镇长为郭雨若、田云生。1932年,城东南镇人口规模为987户,6879人。按照1933年的相关记载,结合现在的地理实况,城东南镇所辖地域大致位于现潍城区胜利西街——向阳路——东风西街——和平路——胜利西街范围内,但要小于这个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