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政策 > 正文

赓续中华文明 谱写当代华章(2)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佳作,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时代的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

  战争史诗电影《长津湖》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全社会的爱国情感;《天耀中华》等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广为传唱;评剧《革命家庭》、川剧《江姐》等戏曲,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电影《守岛人》、电视剧《觉醒年代》等,感人至深,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奋进豪情。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近年来,北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绽放光彩,充分展现首善之都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文化追求。东城区做好传统文化“敬”字文章,坚持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区内的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等联袂上演“会馆有戏”,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节目,让百年戏台再现光彩。西城区将“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楼门这一方“小天地”,做好文明创建的“大文章”,引领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让良好家风涵育时代新风。

  2021年3月6日,北京友谊宾馆,全国政协联组会现场气氛热烈。“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文化,凝心铸魂、启智润心。今天,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在革命文化激励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全社会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以文化人,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抓好文化建设,增加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一部部优秀作品应运而生,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获得最高票数。去年8月,中国作协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面向文学界和广大创作者征集作品,《雪山大地》正是首批重点推进作品。

  评委表示,《雪山大地》的成功源于作者一直深扎在青藏高原,从未离开雪山大地上的万物和时代变革之下普通牧民的生活变迁。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草原上,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赢得广泛喜爱和赞誉。乌兰牧骑队员表示将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剧场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数百场依旧一票难求,话剧《路遥》《于成龙》等作品持续“圈粉”。艺术家们坚定“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电视剧《山海情》《人世间》引发收视热潮,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持续加印,电影《长津湖》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美术作品《天下飞梁——港珠澳大桥》气势恢宏……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令文艺界倍感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出台,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激励出人才、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