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夜间行军 绕过敌方多处据点
八月初七晚上,仨姊妹随同去地委开会的干部一行八人,悄悄向掖南进发。他们夜间行军,穿过“渤海走廊”,绕过敌人的多处据点后,来到大泽山的十八盘。姊妹仨还是第一次走山路,陡峭的山崖、满山的荆棘、崎岖蜿转的小径,刚爬了半截,鞋就磨破了,砂粒一个劲地往鞋里钻。她们走惯了平川的脚,很快鼓起血泡……
阎云不时回头看看两个表妹,一瘸一拐行走非常吃力,心里很着急,就鼓励她俩:“要坚持住,别让男同志笑话。”张增文撕下一截衣袖包在脚上,阎云抓了两把柔软的树叶,垫在小表妹的鞋里。姊妹仨咬紧牙关,紧跟队伍,肚子饿了,就边走边啃几口冷苞米饼子;口渴了,就顺手捧几口泉水喝。两天两夜后,终于爬过了十八盘,男同志们都竖起拇指说:“三个小同志真不简单!”
这天晚上,他们来到小沽河边。月光下,只见湍急的流水,却找不到渡河的船只,只得涉水而过。姊妹仨在男同志的护卫下,手拉着手,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水深处仰着脸,踮起脚,浪花还不时打在脸上,呛在嘴里。上岸后,拧了拧衣服上的水,又继续赶路。
八月十一拂晓,他们赶到了郭家店附近。在一块凹地里,带队的干部严肃地对大家说:“前面是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要提高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男同志敏捷地打开盒子枪的机头,姊妹仨每人紧攥一颗手榴弹。他们猫着腰,一个接一个地快速前进。离封锁线只有几十米了,队伍停下来,姊妹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气也不敢大口喘。
突然,远处射来了探照灯,后又听到隆隆的马达声,原来是日军的巡逻队开过来了。灯光扫过,隐约看见摩托车上飘着膏药旗、伸着脖子的机枪和一张张模糊而狰狞的日军面孔。第一次见到这个场面的姑娘们,真正体会到了“参加抗日”意味着什么。
日军的巡逻队渐渐远去。“快走!”带队干部又一声令下,男同志有的在前,有的断后,将三姊妹夹在中间,一溜烟似的越过了最后一道封锁线。
拉响手榴弹冲向鬼子
阎云壮举被排成话剧
三姊妹迎着朝霞,终于到达西海地委驻地。地委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她们,并决定张增文留在敌后工作,阎云和张雪雁去胶东行署。好姊妹要分手,自是难分难舍,她们互相勉励,挥泪道别。
此时,日寇集中数以万计的精锐部队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抗日军民采取各种游击战术顽强抗击,战斗异常残酷。阎云就在指挥部负责档案文件的管理工作,张雪雁则做宣传工作。
那年冬天很冷,在一个大雪天,日寇集结两千多人马,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向我军偷袭。115师机关巧妙地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张雪雁、阎云留下来销毁文件。她们还没来得及将文件烧毁,鬼子就已经进了院里。为了不让文件落入敌手,张雪雁带着文件翻过后窗进山找部队,阎云留下来掩护。张雪雁把自己的一颗手榴弹留给阎云,带着文件向山里跑去。阎云见妹妹走了,赶紧拉开房门,朝着涌进指挥部院里的鬼子扔了一颗手榴弹,当场炸死炸伤鬼子数人。听到爆炸声,别处的鬼子也蜂拥而至。有个鬼子恶狠狠地叫:“要活的!抓活的!”他们端着带刺刀的步枪,紧紧堵住房门。屋门打开了,阎云举着冒着烟的手榴弹走向鬼子,随着一声巨响,她倒在血泊里……
第三天战斗结束,乡亲们发现了倒在雪地里的阎云,居然还有微微气息。乡亲们赶紧卸下门板将她送往后方野战医院。经过医护人员奋力抢救,阎云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遇风头痛的毛病,后来一直戴着帽子。
三姐妹在战争中都很勇敢。阎云的事迹曾刊登在《抗日战报》上,还被排成话剧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