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人文潍坊 | 潍河两岸鱼水情(8)

  孙阁田的两个女儿带领后人在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内一门六英雕塑前合影。


 

 

 

  昌邑渔埠村孙阁田一家生活贫困,食不果腹。其长子在七八支队从胶东挥师清河路过昌北时,加入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之后,孙阁田的其他五个儿子也先后参军。在昌邑北部,至今传颂着孙阁田“一门六英”的故事。

七八支队路过昌北 孙家长子离家参军

  抗日战争爆发前,昌邑渔埠村的孙阁田一家十几口人住着6间破草房,种着1亩2分涝洼地,常年吃糠咽菜。小女儿被活活饿死,大女儿早早找了婆家。他和十几岁的大儿子常年给地主扛活,全家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1938年2月,中共鲁东工委在昌邑北部的瓦城举行武装起义,公开打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的大旗。此时,孙阁田在西永安村扛活,刚刚组建的七支队曾在该村整编。孙阁田从自己的苦难经历和八路军的言行中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穷人才能翻身。从此,他产生了让儿子参加八路军打鬼子、闹翻身的想法。

  这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孙阁田和大儿子孙同忠聊起生活的艰难和八路军抗日爱民等事,启发他参加八路军。其实,正在渔洞埠扛活的孙同忠早已与七支队接了头,爷俩的想法完全一致。孙阁田便嘱咐孙同忠:参军后要好好干,不打败日本鬼子不要回家。可是,就在孙同忠去瓦城一带寻找队伍时,才听说七、八支队会师后,已东进胶东。孙同忠失望地回到家里,边继续给地主扛活,边随时打听八路军游击队的动向,日夜盼望着队伍回来。

  不久,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八支队奉命从胶东挥师清河。路过昌北时,22岁的孙同忠在一个深夜悄悄离家,参加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很快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战士升为班长、排长等职。同年底,部队在鲁中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后,他晋升为团参谋长。

  七、八支队离开昌邑后,仅留下七、八支队留守处十余人的抗日武装。由于没有武装的保护,党组织的活动受到很大制约。日、伪军乘虚而入,肆无忌惮地残害百姓,土顽武装也趁机抢占地盘、扩充势力。以抗日名义在王耨一带拉起数百人队伍的李树桂部很快占领了孙阁田的家乡二区。

执意参加游击大队 老二老四携手抗日

  为了加强对昌邑县抗日武装力量的领导,经胶东区党委批准,于1939年1月成立了胶北特委指挥部,统一指挥陈龙飞部两个中队和昌邑北海大队。2月底,胶北特委指挥部所属部队升级去胶东,编为五支队21旅64团。随后,日、伪、顽再次侵占昌北根据地,开始好转的抗日形势又急转直下。5月,组建起胶北特委警卫连(亦称独立连),不久将特委警卫连和潍河以西的抗日武装合编为胶北特委独立营,后改为昌潍独立营。

  1940年4月19日,昌潍独立营升级,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同年9月,中共昌潍中心县委组建了昌潍游击大队,大队长林瑞伍是孙阁田的老乡。这年,孙阁田的次子孙同孝已19岁,正在潍县固堤镇北庄子给地主扛活。孙阁田让他辞了活,跟着林瑞伍去打鬼子。刚满16岁的四子孙同爱听说二哥要去参加八路军,便要求父亲让他一同去。开始,孙阁田因他还小不舍得,可又一想,八路军战士都亲如手足,有啥不放心的?于是,兄弟二人一起参加了昌潍游击大队。

  孙同孝参军后,作战勇敢,冲锋在前,很快当了班长,不久又升为排长。孙同爱到部队后当了一名通讯员,小小年纪工作很出色,多次受到首长表扬。

孙阁田获释连夜出逃 再送俩儿参加独立营

  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伪和土顽联合,频频向我解放区“扫荡”。盘踞在二区的土顽李树桂部经常派出特务到处暗查,只要听说谁与共产党、八路军有联系,不问青红皂白先押起来。

  一天,渔埠村伪保长和土豪劣绅把孙阁田等几十名他们认为可疑的群众集中到村学堂受训。保长在训话时说:“今天叫你们来是告诉你们,为了巩固李团长的防区,你们要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他讲完后,众人无一出声。伪保长就逼每个人单独表态。孙阁田说:“我穷得要命,孩子们大点的都在外边扛活,南北东西,七零八落。”伪保长气急败坏地说:“别啰唆,你是一家之长,必须把他们找回来!”孙阁田刚说了句“儿大不由爷,到哪里去找”的话,伪保长就火了,大骂孙阁田,说他“私通八路”,立即叫保丁把他绑了起来,吊在房梁上毒打一顿后,拉到村西要活埋。孙阁田被推下坑后仍不屈服,敌人反而害怕了。他们怕的是孙阁田的六个儿子将来报仇,更怕八路军找他们算账。这时,正好几个人出来说情,就把孙阁田拉回学堂,逼他跪在地上认错。孙阁田跪了一宿,一声不响。敌人无奈,找来族长具保出钱赎人,并限期让孙阁田把儿子找回来。孙阁田被迫卖了8分地交上钱,才被放出来。

  孙阁田一看日子没法过了,若不逃走,连性命也难保。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让全家人先逃出村,又到固堤镇北庄子把扛活的五儿子同信找回来,一家九口连夜跑到马渠村。到马渠村后,他们受到昌邑独立营指战员的热情接待,并把他们安置在村干部傅正树家里。

  孙阁田对独立营的领导同志说:“土顽李树桂向我要人,我不给他,八路军是我的救星,我今天再给你们送两个兵。”独立营的领导当即批准他16岁的五儿子孙同信、14岁的六儿子孙同和入伍。就这样,孙阁田有五个儿子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只有三儿子孙同义守在身边。在人民政府照顾和根据地群众的帮助下,他们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老四战斗中牺牲 再送老三打鬼子

  1945年6月24日,孙阁田在昌邑县独立营的四儿子孙同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噩耗传来,孙阁田一家异常悲痛。昌邑县人民政府将烈士遗体护送到孙阁田一家寄居的马渠村,召开了追悼会,并将其寄葬在马渠村河西庙后。孙阁田擦着眼泪说:“打仗哪有不伤亡的。为打败日本鬼子和土顽,牺牲也值得!”

  孙阁田原想将三儿子孙同义留在身边。四儿子孙同爱牺牲后,他产生了新的想法:家里有人民政府照顾,儿子在不在家没关系,打鬼子、灭土顽多一个人、一杆枪就增加一份力量。于是,他又送唯一在身边的三儿子孙同义参加了八路军。孙同义参军后,二区已是解放区,孙阁田一家回到老家渔埠村。

  1945年中秋节,县委、县政府在渔埠村召开由各区代表和当地群众数千人参加的表彰大会。会场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孙阁田夫妇胸前挂着大红花坐在主席台中央。县委、县政府领导在讲话中介绍了孙阁田一家的先进事迹,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随后,在秧歌队簇拥下,将县人民政府赠的一块长方形“一门六英”的光荣匾挂到了孙阁田家新建的大门上方……

  本期图片由中共昌邑市委组织部提供(署名除外)

  • 共9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