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在青州继续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他倡导仁孝、教化乡里、求晴悯农、抗止青苗、为民减负,深得青州百姓的爱戴。两年之后,青州出现了“年丰时稔,盗讼稀少”的景象。
奉行宽简施政方针 青州一度年丰时稔
欧阳修在多地任职,且以不见治迹、不求声誉、以宽简不扰为方针。《宋史》写他:“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多次述及“宽简”施政而政事不弛的情形:“民间兴利趋公,事且百端,昏然而不能省。若常时公事则绝简,过客亦稀。”他还曾说:“凡治人者,不问吏才能否,设施何如,但民称便,便是良吏。”
已过花甲之年的欧阳修,在青州继续奉行“宽简而不扰”的实施方针。他待人宽厚,到任三五天后,事已十减五六。两个月之后,“官府阒然如僧舍”。欧阳修的爱民之心,也得到了青州黎民的爱戴和拥护,他真正体会到青州这座海岱名都与喧嚣繁华的汴梁城不一样的感受。
熙宁元年十一月丁亥,郊祀恩,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欧阳修上疏《谢南郊加食邑五百户表》。
欧阳修在青州两年之后,青州出现了“年丰时稔,盗讼稀少”的景象。他曾向下属说:“治民如治病。彼富医之至人家也,仆马鲜明,进退有礼,为人诊脉,按医书述病证,口辩如倾,听之可爱,然病儿服药云无效,则不如贫医矣。贫医无仆马,举止生疏,为人言脉口讷不能应对,病儿服药云疾已愈矣,则便是良医。凡治人者不问吏材能否,施设何如,但民称便,即是良吏。”他拿治病做比方,诠释了自己的施政方略。欧阳修在青州倡导仁孝、教化乡里、求晴悯农、抗止青苗、为民减负,深得青州百姓的爱戴。
有人问欧阳修:“你如何做到为政宽简而事不废弛?”
他回答:“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弛废而民受其弊矣。吾之所谓宽者,不为苛急;所谓简者,不为繁碎尔。”
欧阳修知任青州安抚使时,倡议废除死刑、审慎死刑的朴素思想对当时青州的狱典有着积极影响。宋朝时期的沙门岛是流放、囚禁犯人的地方,是有一定配额的。欧阳修认为既然朝廷宽恕其命,岂能无辜杀之。于是奏请朝廷,将编赦州名重犯合配沙门岛,而罪情轻的犯人,配远恶州军。
熙宁二年(1069)夏,麦收季节,青州雨涝成灾,老百姓损失严重。“穗者不得施其手,积者不得入于廪,使皆化为羽翼而飞扬之,岂不可惜也哉”,欧阳修为民急痛,他特戒斋三日,沐浴焚香,写下了《青州求晴祭文》。同时,他又奏请朝廷,免除百姓一切税收,并给予赈济。
思念颍州渴望归隐 乞求移知寿州遭拒
在青州,欧阳修非常思念颍州,“西湖烟水如我家”,他向往卸任后回到颍州过湖水相伴的生活。史书记载欧阳修生于绵,长于随,仕于朝,家于颍。欧阳修在随州居住到20岁,其间参加了随州的乡试、州试。“仕于朝”,是指他在朝为官。“家于颍”,是指欧阳修以颍州为家。欧阳修来颍就任时举家迁居,最小的儿子欧阳辩即在颍州出生。《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载:“皇祐元年公四十三。正月丙午移知颍州,二月丙子至郡。乐西湖之胜,将卜居焉。”可见欧阳修上任伊始就有家居颍州之意。皇祐元年(1049)他被贬知颍州时,就被颍州的山川景物所吸引。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左手诗酒,右手爱民,寄情诗酒的颍州,是欧阳修人生中最渴望隐居的地方。
熙宁二年冬,欧阳修上疏乞寿州。他觉得寿州离颍州较近,可以在寿州知任闲余时间去颍州。他一连上疏《乞寿州第一札子》《乞寿州第二札子》两道札子,足以看出来他对颍州的那种归隐生活有强烈的渴望,但皇帝皆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