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人文潍坊 | 欧阳修知青州(9)



  欧阳修后来记录:“当皇佑、至和之间,余在广陵(今扬州市),有敕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把玩久之。后二十年,获此石本于国子博士杨褒。又三年,来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原来,王曾亦擅长书画。他在任上时曾获见过唐玄宗的这件书法作品,命人摩刻上石,退休后将石刻带回了老家。此石刻,出自唐玄宗的手书,宰相王曾为之刻石,如今经过欧阳修记述,其价值之高可见也。《鹡鸰颂》是唐玄宗唯一传世墨迹,现存于“台北故宫”。鹡鸰,也叫张飞鸟,这种鸟非常合群,如果一只飞走,其他鸟就会不停地叫,喊它回来。古人以鸟寓人,追求兄弟和睦,这也是欧阳修所喜之意吧。

  欧阳修在青州大地上搜集整理了一些金石,他大量的《集古录》跋尾是在青州完成的。对于碑刻,欧阳修与史传不同者,“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也每据碑以正之。此书在订正史籍错误、补充史传疏漏、考索典制渊源、品评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贡献。自该书问世,别创一种积聚文化财富的风尚,并将摩挲玩赏古董引向考据史事,导致金石考据学的诞生。

  三十七年后,《集古录》跋尾被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带到青州归来堂收藏。



对砚台多有研究 尤喜青州红丝砚

  青州西南山区是红丝石的盛产之地。北宋翰林侍读学士唐询对红丝砚的开发与宣扬功不可没。宋代李石所撰的《续博物志》上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欧阳修的好友北宋重臣、书法家蔡襄,特意赠送他一方红丝砚,此红丝砚的原来保存者是唐彦猷(即唐询)。欧阳修非常喜欢这方青州红丝砚,特意在《欧阳文忠公全集·居士外集》中记述:“红丝石砚者,君谟赠余,云此青州石也,得之唐彦猷。云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渴燥。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君谟又言,端石莹润,惟有错者尤发墨;歙石多错,惟腻理者特佳。盖物之奇者,必异其类也。此言与余特异,故并记之。”

  在青州还有一种砚叫石末砚,是以石末为原材料,经人工陶制而成的“取烂石研澄其末,烧之为砚”。其取材为碎石,然后经研磨,成为粉末。再经澄滤,去除石粒,获其细末。经模压成砚形,最后经过烧制而成。石末砚自唐代已出现,发墨性能优异。《唐会要》与《唐书》均记载柳公权“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欧阳修《砚谱》云:“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其善发墨非石砚之比,然稍粗者损笔锋。石末本用潍水石,前世已记之,故唐人惟称潍州。今二州所作皆佳,而青州尤擅名于世矣。”自唐以后,石末砚工艺渐失。后世虽有制作,但质量大不如初,终被石质砚材取代。

  青州的紫金石为历史名石,唐宋时即负盛名。欧阳修对其有高度赞誉,他在《砚谱》中云:“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发墨,惟京东人用之。”

  

写《泷冈阡表》悼念父母 刊刻于青石上运回祖籍

  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写下了著名的文章《泷岗阡表》悼念养育自己的父母。欧阳修回顾父母的一生,将先前写好的《先君墓表》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取名《泷冈阡表》。《泷冈阡表》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同成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之一。他请工匠刊刻于一块6.2尺高、2.8尺宽、7寸厚的青州青石碑上。“泷冈阡表”4个大字横刻碑额,每字见方16厘米,正文竖27行,共1116字,每字见方2厘米。该碑石上下漆黑,除了《欧阳氏世系表》下部有50余字剥蚀不能辨认外,其余字迹清晰。整个碑石保存完好,均为正楷、阴文、直书。欧阳修为父母撰写《泷冈阡表》后,以青州特产青石刻碑,载运回祖籍。这也是出于欧阳修对青州青石的厚爱,他在父亲去世六十载后,选取了青州青石作为载体,书写了对于父母的感恩和怀念,这在金石历史上打上了青州的烙印。欧阳修用他母亲的口吻来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文中有一句“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正是我们所大力倡导的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