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孝妇河畔的高尔基(2)

 
  谭连四五岁时就爱听戏曲,上辈的艺术基因在他身上初露端倪。爷爷会哼戏,父亲擅长老生且会拉二胡,《四郎探母》《空城计》等是常曲。谭连听熟了,上学后又学了一些乐理,回家就成了他拉父唱,时常吸聚人场。但爷爷有个心结没解开,这孩子听大人讲古立马能复述出来,记性甚好;可算数差,按着他的手指拨弄算盘,怎么教,五指也分不清工,而别的蹭孩子教不了几遍,就飞舞自如。爷爷叹一声:“不指望这孩子当买卖人是对的……”
 
学习勤奋爱读书 积极办文学社团
 
  在爷爷“鱼腥”换成“书香”的家庭大政方针下,谭连就读官办油房沟小学。他学习勤奋,思想活跃,追求进步,对现代音乐有很强的感悟能力,《五三复仇歌》《松花江上》等抗日救亡歌曲烂熟于心。班级参加歌咏比赛,小个子的他往往是领唱或打拍者,还在街头活报剧《我爱卢沟桥》中客串过小演员。他的算学果然让爷爷一语中谶,很不理想,每次考完试,他总是藏着算学的成绩单不肯拿出来给大人看,而国文、历史等文科成绩出色,几近满分。小学毕业后,他又进潍县中学、潍县师范攻读。他嗜书成癖,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如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鲁迅的杂文、茅盾的小说、郭沫若的剧作、胡风的文论等,还与几位同学组织“萤火文学社”,课外积级参与潍县两家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
 
  1945年,潍县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全民抗战的胜利,憧憬以后过上好日子,但接着内战又开始了,潍县再度兵荒马乱、物价飞涨、百业凋敝,老百姓重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还有老人记得谭连写过一篇对话式的讽刺小品,大意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后货架上绑着成梱的钞票,路人问干么去,他回答说买手纸,路人“欸”了一声,何必多此一举,你车架上钱的张数比要买的手纸多得多,直接用它擦屁股就是了。猛刺当局草菅人生、滥发纸币的坑民害国行径。
 
  潍县解放前夕,一批优秀的青年学生结成文学社团,用笔纸做武器揭露黑暗、呼吁救国救民,谭连成了这个集体中的年轻一员。他们在潍县两家报纸上创办了《拓荒》《萤火》《熔炉》等副刊栏目,发表的都是鞭挞时弊、斥责横征暴敛、抗议军占民居,反对包办婚姻、呼吁自由平等的诗文。这些文字痛快淋漓、脍炙人口,深受读者的点赞和欢迎,成了驱散人们心中黑暗的明灯。

作品进教材博盛名
 
  解放后,谭连被调往淄博参与创办《淄博工人报》。淄博是我国重要煤炭矿区,他多次深入煤井进行采访,了解工人生活,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通讯、散文、小说和诗歌,频频发表在《萌芽》《上海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上。他的小说《一个青年矿工》入选全国高级小学语文课本。
 
 
 
深入煤井采访体验 佳作频出体裁多样
 
  1948年潍县解放,谭连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和许多青年学生纷纷投身到民主青年联合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并亲笔创作了独幕剧《解放前后》,在潍县多地演出,大受欢迎,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能把文字脚本留下来,致使完整剧情失传,但出彩句子还有人记得,如激励青年人脱离小圈子为社会作贡献的台词“走出去,孔雀开屏”等。这年秋,谭连始任潍坊《青年生活》社编辑。
 
  1950年,谭连由共青团山东省委调任《淄博团讯》编辑,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年底,参与创办《淄博工人报》(《淄博日报》前身)并任记者、编辑和时事文艺组组长,工作忙得席不暇暖,被公认是报社的台柱子,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文代会。创业筚路蓝缕,才华灿烂放光华。新闻特写《采煤工与女教师》曾以连环画形式连载《大众日报》;1953年的中篇小说《长山和妞妞的故事》,1954年的短篇小说集《四件喜事》,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刊成单行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淄博市第一位出版小说集的作家。他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文代会,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接见。谭连深明作品源于生活、源于社会的道理,创作激情燃烧,佳作如井喷。淄博是我国重要煤炭矿区,他近水楼台多次深入煤井进行采访和体验,对工人生活了如指掌,驾轻就熟,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通讯、散文、小说和诗歌,频频发表在《萌芽》《上海文学》《山东文学》等重量级刊物上。谭连文笔流畅,构思朴拙,长于白描,平中寓奇。那时,作品结集要经过有关部门严格审查,过关后数量有限地发行,何况解放初期抗美援朝急迫,物质匮乏,连起码的纸墨都奇缺。然而,谭连的作品堂而皇之地摆在新华书店柜台上,这是国家赋予的极大肯定和无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