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人文潍坊 | 增福老街巷的变迁(下)(4)


  在陈介祺的言传身教中,陈阜后来也成为颇具乡贤之风的有影响的地方人物。

  陈阜,字祜曾。光绪二十四年(1898),陈阜独自出资扩建城内考院,新建号舍14间,潍县参与科举考试的莘莘学子直接受益。光绪二十八年(1902),山东派员来潍县设立商务局。陈阜担任首任商务局总办。商务局即后来的潍县商会,总办即后来的商会会长。


王旭夫寻求工业救国路
 

  晚年王旭夫
  王旭夫事迹书页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潍县开明人士成立了近代教育团体智群学社,社址起初借用了增福堂街路南王宝雅堂王旭夫宅院的一部分。王旭夫为本地的知名人士,赴日学习纺织机械专业以图工业救国,并在国内工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在增福堂街王旭夫宅院 成立教育团体智群学社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潍县的有识之士认为,兴新学的目的是维新图强,没有讲解和学习,大家不会明白维新图强的道理,无群体意识不能维新图强。引导大家合群,首先要培养提高大家的道德水准,而这就需要开启民智,这些都是智群的含义所在。为此,郭恩敷、杜佐宸等多位开明人士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立了本地首家以自由研究为运作方式的民间近代教育团体智群学社。家住增福堂街路南王宝雅堂的王旭夫也是积极参与者。

  当时,正值王旭夫赴日本留学,但他仍然支持将智群学社设在他的宅院里。学社借用他家的厅房和两处院落达三年时间。光绪三十二年(1906),智群学社才迁往潍县城里胡家牌坊街路北的老关帝庙(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内关帝庙,原址尚存)。同年,学社附设智群小学堂,收取13名学生。

  智群学社在研究西式新学的同时,也研究传统的两汉学派。学社成立以后,主要的社会活动为购置书籍、报刊供民众自由阅览,以了解更多、更广的外部世界,开阔眼界。潍县知县袁桐得知后十分赞赏并捐助购书款170元,平度知州兆兰捐助50元,潍县电报局委员严正珀捐助20元,学社成员也积极主动筹集资金,前后购置了300多种书籍、报刊。

  鼎盛时期,智群学社拥有30多位成员。宣统三年(1911),因为多数成员已经不在潍县本地,加上经费不足,智群学社及附设的智群小学堂停止运作,所有新学书籍和相关器具等一并转交给官方所办社会团体潍县教育会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