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人文潍坊 | 增福老街巷的变迁(下)(9)
1995年下半年,电子游戏厅遍布大街小巷。利用游戏机赌博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市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郎丰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区政协九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关心下一代,严厉打击和制止赌博行为”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潍城公安分局采取了果断措施,一夜之间,全区所有的游戏厅全部被关闭和取缔。
郎丰岗一度分管潍城区政协的提案和文史资料工作。他满腔热情抓提案,一丝不苟抓文史,发动政协委员向党和政府进忠言,献良策,全区呈现出了委员积极写提案、领导重视抓提案、部门认真办提案的可喜局面。文史资料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省政协表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和《纪念潍县解放五十周年》两本专辑被区委作为爱国主义教材,推荐给各单位组织学习。
1994年,郎丰岗荣获“潍城建区十年功臣”称号。1996年庆祝建会50周年,他收到了民建中央寄来的荣誉证书。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为郎丰岗题词:“实至名归,循名责实;从零做起,功在不舍。”
地名增福源自两座庙宇
按照当代官方解释,三条增福老街巷,增福二字的地名称呼,来源都与名为增福的本地庙宇有关联。其中,作为增福堂街地名来源的庙宇增福堂,记载较为详实。从中可知,增福实为本地至今仍有影响力的民间礼俗的代名词。
街名均来自庙宇名 增福实为财神的代称
关于三条增福老街巷的地名来源,当代官方解释相似,分别为:增福堂街“明代,街有‘增福堂庙’,故名”;增福街“街西首旧有‘增福庙’,因名”;庙巷子(即增福庙巷)“旧时街有‘增福庙’得名”。从中可知,作为三条老街巷地名来源的庙宇有两座,分别为增福堂庙、增福庙。
本地人知道的增福堂庙,位于潍县城里增福堂街中段、陈家大院路北马号院落的西邻,但解放前有记载说其坐落于增福堂街附近的冶坊巷。增福堂庙,相关记载和本地民众的口语多称之为增福堂,供奉增福财神,故增福二字实为增福财神的代称。
增福财神为我国一些地方民间信仰的一位文财神,人物原型为南北朝时期的曲梁(现河北省永年县境内)县令李诡祖。他在任时疏通河道,治理盐碱,经常用俸禄周济贫苦的人,他去世后民众立祠纪念。后世将他逐渐神化,五代时期的后唐天成元年(926),他获赐“神君增福相公”封号,元代他又获赐“福善平施公”封号,民间俗称他增福财神。在他任职地方一带的说法是,他的生日为农历九月十七,他去世的那天也称成道日,是农历七月廿二。
增福堂历经多次重修 清代曾改称为观音堂
潍县城里增福堂于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重修,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记载,其始建年代不详,但应该早于成化元年(1465)。明朝弘治年间,有僧人用化缘而来的500多公斤铜在增福堂内给观音菩萨塑像,新建殿堂,与增福财神同时享供。清代康熙年间增福堂重修,改称观音堂,并将增福财神像自庙中请出。道光年间观音堂又改称蕴空寺,重修了三次,还将增福财神像请回了庙中。因而,解放前的记载中,增福堂并称观音堂,但人们习惯上都称增福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增福堂内还有住持,是一位尼僧,法号觉梵,属于临济派尼僧。
有文章描述道,增福堂有两进院落的建筑规模,自南向北分布着大门与院墙、东庑、西庑、前殿、后殿等建筑物。大门上的对联是“赐福赐与修福主,增财增在惜财家”,大门东侧的院墙上建有一处亭子,绿色琉璃瓦顶,四条石柱撑起,供奉魁星。魁星为右手执笔、左手抓斗、一脚翘起的常见标准形象。该处四角亭子因为建在墙头上,俗称魁星楼。文章作者曾见到过增福堂内供奉的一尊观音大士坐像,为铜胎鎏金材质、三头六臂形象。是否为明代弘治年间所铸的那尊,则不得而知。
1932年,增福堂为潍县第一区城西南镇镇公所办公处。1934年以后,为小学校舍。抗战胜利前后,增福堂内魁星像毁弃不见。解放初拆除魁星楼,因改建教室,观音大士坐像曾暂时安放在增福堂院中,1951年移送至潍坊市文管所,后来在潍坊市博物馆安置展览。学校迁出后,增福堂原址处还开办过幼儿园。1988年以后,增福堂街地域分地段旧城改造、潍坊三中扩建校园,增福堂全部予以拆除,原址位于潍坊三中校园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