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潍县全面解放,医院于同年5月1日正式由潍坊特别市接管,并挂牌更名为“潍坊特别市乐道院医院”,这是第二次出现“乐道院医院”称呼,委任张冠增为院长,张汉民为副院长。1949年医院再次更名为“潍坊特别市市立医院”,从此“潍县基督教医院”真正获得解放。
梅仁德当院长行医济世
梅仁德是乐道院医院的院长,不仅为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办院根基,也为后来医生树立了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榜样。他的夫人露西牺牲巨大,放弃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来潍改行教书。“命爱和福”是梅仁德的家训,体现了他将抢救病人生命视为幸福的格言,他的这种精神在梅家几代人中一直传播着。
露西放弃博士学位 随夫来到潍县教书
乐道院医院院长梅仁德一家人能以潍县为家,并在这里拼搏,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夫人露西。
露西189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锡拉丘兹,毕业并取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然后进入耶鲁大学,为完成她的博士学位论文,1923年抱着极其宏伟的志趣,计划在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探讨这个神秘的国度,撰写她的“妇女在中国生活中的地位”的博士论文。她抵达北平后,先是在基督教办的一所学习中文的语言学校学习汉语,期间遇见了初来中国的梅仁德,两个身在异乡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很快在热恋中结婚。两人一个是美国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一个是经基督教长老会委派来中国在一个偏远小城潍县当医生,两人反复协商,最后露西作了最大牺牲,放弃博士学位,跟随新婚丈夫来到小城潍县,在医院旁一所教会中学任教,改行以教书为终身职业。梅仁德带着新婚夫人在这陌生的地方,专心从事医疗工作。
梅仁德和露西有三个孩子,都出生在中国。他们长大后能流利地用英语和汉语交流,但没有机会学习中国文字。
梅仁德在美国基督教会的资助下,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受教会的委派来到潍县时,正值乐道院扩建,医院各项设施一应俱全。梅仁德夫妇经短时期学习汉语后就来到这里,加上他本人的努力,很快就被山东基督教差会任命为医院院长,从此梅仁德更加努力。
梅仁德就任院长后,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责任制,建立病历病程记录、手术过程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以及严格急症急救、严格化验、X线取证等,也使这所基督教医院深受远近老百姓信任。
1941年美国政府敦促日本占领区内的在华公民紧急撤离中国。这年春天,露西带着孩子回到美国,梅仁德和另外两位医生因照顾危重病人未及时离开。同年12月爆发太平洋战争,日本军队进驻乐道院,将梅仁德等三位外籍人员带走拘禁,扣押半年多。
身体力行救死扶伤 梅仁德赢得各界尊重
梅仁德的儿子梅济生记得他孩提时代,作为外科大夫的父亲经常为手术而废寝忘食,为病人献血,彻夜守候病重患者,甚至仅仅是为了服侍、抚慰恐惧的病人而通宵达旦地陪伴,让病人感到爱和关怀。特别是潍县及周围邻县发现麻风病人时,群众恐惧万分,人人自危,而梅仁德亲自到病人家中诊治,其后在医院开设隔离区收留无人照看的病人,改变了当地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消除了恐惧心理。梅仁德厉行了医疗的同情心,高度体现了医学人文的存在,不仅为乐道院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办院根基,也为后来医生树立了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榜样。
梅仁德在实践中向病人敞开心扉,付出爱心,受到了病人和社会的尊重。一位来自农村的老大爷,被病魔纠缠多年,一心想来“洋楼”找梅院长看病。这天,老大爷来了,一进诊室迷茫万分,梅院长到底什么样呢?他张望了一阵子,向一位穿洋装的中国医生走去,口中不断念道:“梅院长,你能给我看看病吗?”这名中国医生指向另一位说:“那才是梅院长呢。”老大爷跌跌撞撞地过去,瞅了一阵子又回来说:“梅院长不是穿洋装的洋人吗?”这也难怪,梅仁德一家早有穿中式长袍的习惯。
“命爱和福”是梅济生悬挂在客厅中的家训,虽然是谈不上书法的四个汉字,却体现了他父母身体力行以生命、仁爱、和谐、造福的宗旨实践着将抢救病人生命视为幸福的格言。他父亲为中国广大农村建立救死扶伤医院作为个人事业奋斗终身,他母亲为配合他父亲在小城市工作而放弃热爱的专业和学术成就,追求的就是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施舍自己的爱,求得病人健康。这种精神在梅家几代人中传播,梅济生为回潍县寻旧,义务在潍坊医学院当一年外教,遵父命来中国,将梅仁德的骨灰撒入乐道院医院十字楼旁的花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