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乐道院往事(5)

 
  2011年,曾为梅家服务的李家孩子与梅济生父子聚会,这是分别60年后的相会。梅济生对儿时李家九个孩子的小名、乳名全都记得,只是时间久远对不上号。从梅济生口中一个字一个字蹦出的潍县腔,惹得满屋七八十岁的老人笑得前俯后仰。阵阵欢声笑语,是亲情又那么陌生,是融洽又那么生疏……梅仁德孙子伊万背上的刺青“梅”字,足见这个家庭已深深融入中国,融入潍县。
 
  在医院两本院志上,梅仁德的英文名仅有E E Murray,而潍坊其他有关乐道院梅仁德的记载也都如此。在建院130周年院庆时,梅济生来访之际,才知梅仁德的全名为Everett Elliott Murray。
中国情结深厚难以割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其中过去在潍县乐道院集中营拘禁过的“难友”和他们的家属,也借机来乐道院探访寻旧。感到他们不仅仅是故地重游,这里面有着非常深沉的内涵。在集中营的两年多,是令他们永生难忘的经历,除了之前报道的几位,还有一些值得尊敬的“难友”,他们都有一份深厚的中国情、一颗真挚的中国心。
 
 
 
 戴德森 目睹患者痛苦不堪 回国之后弃文从医
 
  戴德森1919年出生于河南省崔山县,父母在中国传教35年。戴德森17岁回美国就读于明尼苏达州奥斯堡学院,攻读历史学。他热爱东方文化,先是在日本东京研修东方文化,1940年来北平燕京大学深造。日军偷袭珍珠港后,他困在北平而被拘禁,押运到潍县集中营。在集中营的两年半生活中,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
 
  戴德森为人热情,集中营自治委员会的管理人员让他在医院药房服务。他最操心的莫过于药物品种奇缺,纵使不时有些外援,能得到补充,但集中营里老人和儿童多,药品仍极为短缺。他亲眼目睹患者得不到足够的药物,在病床上翻转呻吟的痛苦情形,甚至还看到无药治疗等死的惨状。激荡的内心使他夜不能眠,他还看到那些好心的大夫,彻夜陪伴着临终病人,抚慰他们,直到病人受尽煎熬地闭上双眼。
 
  德国投降当晚,两个美国小伙兴奋得忘乎所以,偷偷爬上钟楼,猛地敲响了潍县那座独一无二、十里八方都听得到的大铜钟,钟响后两人才意识到这是闯祸的钟声。果然,紧急集合哨声大作,日军以为是周围抗日部队发起夜袭,荷枪实弹仓促应战。知道实情后,立即集合全部囚徒追查审问。
 
  日军知道戴德森曾留学日本,略通日语,当时负责集中营安全的伊佐,立即手提皮鞭指点戴德森上前协助翻译。伊佐十分愤怒,叽哩哇拉地吼了一通,责令戴德森为其训示囚徒们。戴德森当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心中暗喜出头的日子快到了,喜形于色地向众“难友”说:“King kong刚才问大家谁去敲钟呐?”众“难友”不仅没人回应,反而哄然大笑,秩序一时混乱,特别是孩子们,更是兴奋得活蹦乱跳起来。伊佐顿感莫名其妙,原来King kong(金刚)是孩子们背地里给又矮又胖的伊佐起的绰号。伊佐再次叽哩哇拉地重复多次,戴德森依然不急不慢地重复说:“King kong刚才问大家谁去敲钟呐?”众人依然是阵阵喧闹。伊佐气急败坏地扬鞭奔向戴德森,说时迟那时快,从人群中闯出一名小姑娘,伸开双臂,挡在戴德森和伊佐之间,大声嚷道:“他没有错,你不能无故打人!”这好像一道命令,顷刻,几乎所有的孩子,蜂拥而上,护着戴德森,嘻嘻哈哈喧闹着,一场“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开始了她和戴德森的交往,这个女孩就是司乐宝,1948年他俩结为夫妻。
 
  戴德森回到美国后,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医学院,在医学领域内完成预科、医科、见习、实习以及住院医师等漫长的12年,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
 
  其后戴德森又多次重访潍坊和青岛,并在青岛协助建立康复诊室。
 
 赫士 创办山东高等学堂 将放射学传入中国
 
  赫士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默瑟县,毕业于阿勒格尼学院。1882年受北美长老会派遣,偕夫人富知弥来中国传教。
 
  赫士任教于北美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设的文会馆,1896-1901年任登州文会馆校长,他将西洋学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开设了中国历史、四书五经、数学、物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基督教义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