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因其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又多是演绎民间小故事,故深受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吕剧渐渐在群众中普及开来。1951年,潍坊市工会俱乐部组织了工人业余吕剧队。这时,寿光、益都、临朐、昌乐、昌邑等县的乡镇业余剧团也大都演唱吕剧。
从各地招收演职员 成立专业文艺团体
1956年,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根据中央关于对艺术进行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的指示,昌潍地委决定成立吕剧团,筹建工作由专署文教科负责。赵其昌起草了《关于筹建吕剧团的报告》,地委抽调新华影剧院副经理徐子文、昌乐文化馆馆长董秀亭、益都一中教师蒋存厚、潍坊市文化馆干事丁雨萍组成筹建小组。剧团演职员、乐队人员从潍坊、昌乐、益都、平度、胶县、青岛等地进行招收。
6月1日,昌潍专区吕剧团在潍坊第二中学(今广文中学)举行成立大会。这是潍坊市最早的国有专业文艺剧团,蒋存厚任团长,徐子文、董秀亭任副团长,演职员36名(其中演员24人),团址初设潍坊第二中学,同年迁至和平路中段(今百货大楼北侧)。
剧团成立之初的大部分演职人员在进团之前都有一技之长,剧团的道具和服装基本上自给自足,全团上下更是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吕剧团很快被老百姓熟知。建团初期,演员缺乏各行当表演基本功,唱、做、念、打知识浅薄,排练有困难。因此,剧团将演员基本功训练作为重点,有几个人排几个人的戏。同时选排了一组中型、小型吕剧传统戏准备汇报演出。
7月1日,在潍坊新华影剧院向地、市两级领导做汇报演出,演出的剧目是《拾玉镯》《王小赶脚》《刘海砍樵》《挑女婿》等,轰动整个潍坊。
7月22日,昌潍专区吕剧团在光华剧场首次公演。为提高演出水平,还专门请省吕剧团的演员来教唱,省京剧团的演员来教动作。8月,吕剧团参加昌潍专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诸多京剧演出团体进行交流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剧团人员业务能力。
《李二嫂改嫁》是剧团演出的第一出现代剧目,1956年下半年开始排练,12月在临淄县召口首次上演。
经过半年摸索,1957年、1958年,剧团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剧目上,行当齐全、题材丰富,除了古装剧目之外,剧团也创编了部分现代题材剧目。
1958年3月,专区吕剧团下放潍坊市(县级),称潍坊市吕剧团,同年11月收回专区。从1959年到1964年,是吕剧团的大发展期,共创作排演58出剧目,原创剧目大大增加。
抵达武汉演出仨月 当地观众热情赞扬
1959年4月29日,应武汉市民众乐园之邀,剧团全体演职员在魏福祥、徐子文带领下抵达武汉,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演出,每天四场,先后上演《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传统戏。
这是山东吕剧首次与武汉观众见面,深受武汉观众欢迎,一些山东老乡几乎场场都去观看,有些武汉观众从开始上演就连续包座,每晚观看,也有包座连续看一个月的。随着天气渐热,当地气温较高,一些观众就把大冰块送到后台,给演员们降温。
演出期间,剧团演职员向武汉京剧院著名演员高盛麟、高世太学老生、武生等学习表演,向湖北汉剧名演员陈伯华学习旦角表演技巧,两地乐队也进行多次交流。部分演职人员还观摩了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现代戏《向秀丽》。吕剧团在武汉赶排了《三滴血》《生死牌》《劈山救母》《搜书院》《赵盼儿》五出大型古装戏。这次武汉之行,令演职人员眼界大开,丰富了艺术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舞台表演水平。
三个月的演出,武汉观众与演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表心意,他们赠送给吕剧团五面锦旗,其中一面写道:“多才精艺,齐鲁之歌音,不同凡响;渤海长啸,汉江添新声,一鸣惊人。”当剧团离开武汉时,很多观众写信给武汉文化局要求挽留,其中有两位老太太一直把演员送到列车上,含泪向演员送别,并再三说:“你们一定再来。”一些山东老乡送袜子、手绢、食品,有些在送别时忍不住哭起来。
赴省内外厂矿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