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场景他至今仍记忆犹新:李七去找张大娘,给张小六说亲,坐在炕头上搓着脚、喝着茶,裴永和把人物的那一副二流子、无赖的无耻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演的李七深入人心,走在街上时,人们冲他喊“李七、李七”,一段时间这竟成了他的名字。
从1979年起,剧团分两队演《李二嫂改嫁》,他和姜玉桂一起,分在一队,演出了多少场,他也记不清了。
到《李二嫂后传》时,他依然演李七,不过此戏中的李七已改邪归正,感到过去很对不住李二嫂。“时过境迁天地变,如今我李七不似当年。自从实行生产大包干,我收酒瓶满街喊,蹬的那个车子一个劲地转,跑遍了全县,头二年我一月能挣一二百块钱,李七我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今天。”采访中,裴永和唱起“时过境迁天地变”选段,似乎又回到戏中。
1988年退休后,剧团返聘他继续演李七近3年。2011年建团55周年纪念活动,在剧团3楼排练厅演出《李二嫂后传》,裴永和继续演李七,唱到“玉山啊,乌鸦反哺都知恩,羊羔跪乳佳话传……你手拍胸膛想一想”选段时,拖腔很长,赢得掌声一阵高过一阵。
临时接演李二嫂角色 康宝华不负众望出彩
出生于1943年的康宝华是潍坊市吕剧团《李二嫂改嫁》《李二嫂后传》的第二代传承者,也是潍坊吕剧发展史上的优秀演员。
1959年底,她报考昌潍专区吕剧团,唱的是《李二嫂改嫁》的选段《借灯光》,考完后剧团领导说研究研究再给个信,她一听急了,非要个准信,说:“我有工作,能录取我就录取,不能录取的话,我回去继续工作。”魏福祥等在后台开会商量,过了一会儿出来说:“你回去等着调动吧。”
康宝华进入剧团跟着练功排戏,新鲜感过后,开始觉得苦恼,但这些并没有难倒她,反倒激起斗志,凡事从头开始,坚持苦练下去才能取得成就。4个多月后,她走上舞台,扮演《借年》中的嫂子一角,毕竟时日尚浅,台步走得不标准,演出结束她认真总结反思。
康宝华进入吕剧团时,《李二嫂改嫁》已排演多年,她很喜欢李二嫂这个角色,跟着姜玉桂认真学,琢磨唱腔,想着“唱出感情,唱出人物”。她也有自己的想法,试着将戏曲的程式化表演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期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机会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1978年,《李二嫂改嫁》恢复演出,她迎来上场演出的机会,除了在人民剧院演出,还到各地巡回演出,共演出百余场。
1982年,康宝华收到一封观众来信,对其扮演的芳嫂(吕剧《芳嫂》的主角)和素君(《夺婚记》主角)两个角色大加赞赏:“唱腔是那样的婉转动听,动作是那样的自然,恰如其分地突出人物性格。”芳嫂这一人物不好演,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滋味都得有,康宝华“演得逼真,就像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一样”,以人物强大的感染力感动观众。
1986年,吕剧团准备推出《李二嫂后传》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演出月。在开幕前九天,饰演李二嫂的姜玉桂骨折,不能继续演出,康宝华急急上马,最终获表演奖。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康宝华十分感慨。她并没有参加前期的排练,也没有接触剧本,接到演出任务时距离正式演出不到一周,七场戏,一天学一场,背台词,做动作,琢磨唱腔。
演出结束后,主演们参加座谈提意见,一进门,有位康宝华并不认识的领导说:“你演的李二嫂?扮相太好了。”省吕剧团导演沈涛说:“康宝华不简单,几天就排出戏来了。”她的演出得到一致好评。
接到任务时,如何刻画好《后传》中的李二嫂,进入角色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康宝华动了心思。现在家中仍挂着一张她46岁时扮演李二嫂的剧照,轻淡的俊装,鬓角头发泛着一点白,不用多言语,给人的感觉一看就是李二嫂,这是她在化装上花的心思。
服装方面,她做出具有年代感的改变,奶油色褂子搭一件毛坎肩,展现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靠勤劳发家致富。在人物关系方面,康宝华进行了总结和设计:“李二嫂对天不怕孝、对李七帮、对儿媳妇教,总之是要体现她的胸怀大度。”如给天不怕送鸡蛋是孝心的体现,帮李七搞副业,交流时眼神要真诚,稍不真诚容易导致误会发生,在表演时紧紧抓住真诚这一特点;对儿媳妇的教育中,既教育又表扬,掌握方法。所有表现,总结成“胸怀大度”一个词。同时,她把《改嫁》中的一些动作借鉴到《后传》中,比如“拍腿”的动作,能让观众通过一个动作联想到李二嫂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