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嫂改嫁》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排练,11月在临淄县召口首次演出,主要演员姜玉桂(饰李二嫂)、范兆智(饰张小六)、张淑芳(饰和大娘)、丁月兰(饰天不怕)、魏淑娟(饰妇女主任)、陈锡聪(饰刘大娘)、裴永宽(饰李七)、张云萍(饰小青)。“天很冷,范兆智和裴永宽每人喝了一瓶坊子白干取暖。”姜玉桂说,首场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姜玉桂饰演的李二嫂引起昌潍及周边地区的轰动,1957年5月去烟台演出时,剧场里座无虚席。
1978年2月,《李二嫂改嫁》在潍坊市人民剧院恢复演出,场场爆满,一天三场,甚至四场,共演出73场,观众达到7.3万人次。姜玉桂累得患急性渗入肾炎,疼得睡不着。打一晚上吊瓶,第二天再上阵。后期实在没有办法,康宝华每天替换一场,她才有了歇息的机会。后又去昌邑19天,演出32场,胶县、五莲、安丘、潍县、掖县……为演好李二嫂,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姜玉桂拼尽全力。问她共演出多少场,她自己也不记得,老伴程玉声根据她填报职称时的演出场次估算,她演出《李二嫂改嫁》超过600场。
《李二嫂改嫁》一剧,从布景、灯光到效果都是剧团自己创作,团长蒋存厚发电,副团长徐子文画布景。比如第二场打雷,闪电一过,“呱啦呱啦啦”的雷声响起来,那是有人拿着铁页子抖着响。比如下雨的场景,雨滴在布景上画着,用灯光一照,特别逼真,现场一阵阵叫好。“从舞美到灯光用的都是土办法,可效果都特别好。”姜玉桂说,演出成功不是主演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团共同努力的结果。
60余年过去了,昌潍专区吕剧团几经变迁,《李二嫂改嫁》历经姜玉桂、康宝华、秦霞、吕学芹、荣振平/吴金香五代李二嫂传承,至今仍为不少喜欢吕剧的人所念想。
和编剧构思《后传》 边排边改共同创作
姜玉桂是《李二嫂改嫁》的第一代李二嫂,亦是《李二嫂后传》中的第一代李二嫂。除了表演,《后传》编剧过程中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20世纪80年代初,王兆田(1945-2012)来到潍坊戏曲研究室,住在吕剧团(今鸢飞路与胜利东街交叉口东南角)南侧的职工家属楼上,与姜玉桂是邻居。他没事就跟姜玉桂聊:“我刚从东北调来,要在潍坊站稳脚必须得有作品,你给我出个主意吧。”
姜玉桂想,吕剧能迅速打出名声,被大家广泛了解接受的应该还是看家戏“李二嫂”,她说:“你能不能写写李二嫂改嫁后的事情,写一出《李二嫂后传》?”王兆田对这出戏不了解,姜玉桂便把剧本给他,跟他说剧情,“你列个提纲,我帮你参谋参谋”。王兆田很快就创作了《李二嫂后传》的大纲初稿。
虽然剧本构思很快成型,可王兆田并非戏曲专业编剧出身,在舞台调度、舞台动作上并不熟悉,于是他写一场,姜玉桂排一场,他改一场。改到第三稿时,省吕剧团知道了消息,郎咸芬也要来看戏。姜玉桂认真准备,提前背好台词,还差最后一场就排完了。
可就在省里来看戏的前几天,姜玉桂崴了脚,本以为没什么大碍,下午一瘸一拐地到政协参加完会议,却疼得回不了家,到医院一查,骨折。因为这次意外受伤,她遗憾地错过了这场戏。好在剧团的康宝华迅速担起这项任务。
尽管姜玉桂错过《李二嫂后传》的首次汇报演出,但后来的演出中,她依然饰演李二嫂,演出无数场。1986年排演的现代戏《李二嫂后传》成为潍坊市吕剧团的代表作,参加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演出月,获导演、表演、舞美设计奖。获得省文化厅颁发的演出“百场奖”证书和奖金6000元。1987年,该剧由上影导演傅超武执导,潍坊电视台制作成戏曲电视片,获全国二等奖,省、市电视台多次播放。2000年获山东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并进京演出,截至2012年演出了上千场。
《李二嫂后传》从第一代扮演者姜玉桂,到康宝华、贾海娥、陈瑞、金燕,至今已传承五代,可见这出戏的魅力。
裴永和扮演李七 无赖形象入木三分
出生于1948年的裴永和是潍县东关人,1976年进入昌潍专区吕剧团时,他大哥裴永宽(《李二嫂改嫁》的第一代李七扮演者)已经调到省吕剧团。1978年2月,《李二嫂改嫁》恢复演出,裴永和接过“李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