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烟山位潍城坤方,周近分布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群,夏商平寿、斟鄩古城、西周齐都营丘,出土战国带铭文铜戈等,均可证明此地文脉根深悠远与政治军事地理位置均极重要。汉北海郡国天下名区,卿相公孙弘、杜密、孔融、经神郑玄曾游历于此。南燕太子慕容超读书山阿。明清书院、草堂精舍山左杏坛,刘应节、韩梦周、高守训以及昌乐阎氏世家教泽海右。可谓江山绍继,代有名人。浮烟山乃潍城五千年文化之名山;惟海拔不显,实文化之高峰也。更是隋唐之前白浪河流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之核心所在,亦乃明清时期齐鲁文化教育之重镇。
浮山多泉树木蓊郁
梁启超先生言:“凡此端序,无不一一与地理有极要之关系。故地理与人民二者长相待,然后文明以起,历史以成。若两者相离,无文明,无历史。其相关之要,恰如肉体与灵魂相待以成也。”浮烟山区域文化的创生与发展,正是特定的人群在特定历史与地理环境中传承有序长期实践的辉煌结晶。
属泰沂山脉之余脉 海拔较低遍地涌泉
“浮烟山”初名“浮山”,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所载青州下辖北海郡治平寿城。领县五,其中平寿县有浮山、金关山。
碑铭“伏烟山”,如《宋牟懿等建伏烟龙王庙碑》:“潍州北海县斟城乡马柳保……崇宁三年(1104)九月二十一日建立伏烟龙王昭□□□行宫庙一所。”宋代斟城乡即在浮烟山下,山名与山神名往往相应,据此碑刻,北宋亦称“伏烟山”。
《金史·志第六·地理中》潍州北海,有浮烟山。《金龙泉院尚书礼部牒并记》中载:“潍阳右侧北海西南三十里,风景绝伦一方,所幽微罕见。村名西平寿,所属第八都,地厚桑枣肥,农人稠,列成街道,前临朱雀水,背靠玄武岗;西观孤竹君,东望浮烟王……大定四年岁次甲申(1164)……立石。”“东望浮烟王”,可与《金史》“浮烟山”合证。
《元浮烟王庙碑》:“潍阳西南二十五里有山曰浮山,于上有一神祠,不知记年矣。其山不高,週迴之秀,川园广阔,地肥桑沃,人烟稠密……孙兴庄前有一神祠乃浮山浮烟王行马之宫……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月下旬……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