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孤山庙碑》:“孤山者,潍州西名山也……此山之东南系北海治坤三十里,风景绝伦罕见,村名曰西平寿。加以地厚桑肥人稠,列成街道,东望浮烟王……泰定贰年(1325)岁次乙丑孟夏月上旬……立石。”
清乾隆《潍县志》卷首图三《四境疆域图》图标“符山”。
由文献、地志与碑版合证,可知今浮烟山之名称演变大致如下:
浮山(魏)→阜山(隋)→浮烟山、伏烟山(宋)→浮烟山(金)→浮山、浮烟山(元)→程符山(明)→符山、程符山、浮山、浮烟山(清)→浮山、浮烟山、符山(当代)。
浮烟山属泰沂山脉之余脉,由其西去依次为黑山、孤山、方山、香山与峱山,向东则是塔山、峡山。若把泰山比作一位巨人,而泰沂山脉则是这位巨人伸向东海的巨臂,而浮烟山则犹如巨臂东部的一个侧点。浮烟山西侧由近及远有:大圩河、桂河、丹河、尧河、弥河、阳河、淄河;东侧有小圩河、白浪河、虞河、张沔河、浞河、潍河等。浮烟山独立特起,南望齐都营丘、擂鼓山与汶水;北则展百里平原与广袤滩涂大海相接。浮烟山与黑山、孤山、方山等一脉相连,而浮烟山位于最东端,且海拔较西边诸山低,故此处源泉最多且水质甘冽,故树木蓊郁,山清水秀。
《潍县志稿·杂稽》载:“城南洼在县城南二三十里不等,凡六七处,皆出长岭高埠之麓,出于程符山者尤多。遍地涌泉,浸淫数亩,种莲艺苇且可引为灌溉之利。居民呼为山泉,有涧头、艄公、山南、补生、安稼、莲花、膏润之名,悉园林胜地也。”由此可见,浮烟泉水、田园村舍、红莲蒹葭,宛如画中。
平寿古城三面临水 白浪河为其母亲河
“平寿”古国始见于夏代。浮烟山周近皆平畴沃野,属于白浪、大圩、小圩河冲积台地,饱含腐殖质,宜于农桑,并且环境优美,川流密布,名泉数十;古代寺庙林立,唐宋元碑刻铭文无不称颂此地良田膏壤、五谷嘉禾、街衢市肆、园林清幽而远胜于他境。如《元孤山庙碑》:“兹者西平寿村,隶潍阳之坤三十里,即汙河上源是也。其一川之地,人烟稠密,土脉肥壤,园林幽落,桑枣荣茂,良谷美稷,无不丰收,比他处殊异哉!”夏至汉魏,平寿故城遗址(今平寿村及其以北)位于大圩河上游,城北乃圩河两源汇合处,可谓三面临水。而浮烟山与黑山之间隔五六公里,南北水流通畅,气候温润,所以地下水尤为充盈,致使地面山脚泉流涌布。
白浪河乃是历史上平寿、营丘、北海、潍州、潍县、潍坊城市的母亲河。河西由浮烟山上冲刷下腐殖质淤积在河岸,遂使西岸比较平缓,更便于人类居处汲饮生活,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的遗址群多数位于白浪河西岸。龙山文化姚官庄先民、夏平寿,商周营丘,汉魏北海、平寿,隋唐下密、潍州,宋元明清潍州、县治所均位于白浪河西岸。尽管随时间的推进,人类活动的中心逐渐北移,但隋唐之前漫长历史上之中心就一直在浮烟山及其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