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文化圣地浮烟山(3)



  因距潍县城区最近最美者莫过于浮烟山,明清以来文人雅士或闲暇盘桓,或重阳登临,留下诸多咏赞浮烟山与历史胜迹锦绣诗篇。凡此,不仅仅囿于山水佳胜,其中更有浓重的对浮烟山一带悠久历史文化的无尽向往和缱绻幽思。



麓台位于浮山东北角 唐代称此地为鹿台

  浮烟山东麓之“麓台”,历史名称有变。唐以前未见记载,《唐北海县令若乇居安置菩萨像记》载:“大唐开元十五年(727)正月十五日,北海县鹿台乡新王村王思礼,因逐兔入一穴,掘得此菩萨。”由此可见,唐代地方称此名胜为“鹿台”。

  清乾隆《潍县志稿》卷之一“古迹”曰:“麓台,在县西南符山之东北角,有台。《寰宇记》:‘州西二十里,高二丈三尺,有泉甘冽号曰补生泉。’《九域志》:汉相公孙弘别业;燕慕容太子读书处。明尚书刘应节于此筑别墅,有题咏。”乾隆《潍县志·艺文志》潍县令侯抒愫《潍阳十景小记》:“汉平津侯读书之麓台。”由此可见“麓台”地名,或最早见于唐开元十五年,本名“鹿台”。

  《元修贞观碑》:“潍州北海县西南距城半舍地,有村曰望流。土风繁夥,地脉肥沃,亦州境之胜焉。有台拔出名曰‘麓台’,台上有堂殿巍然,其来旧矣……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日清真大师知宫张志通立石。”可见今“望留”元代名“望流”,乃望流水之意。

  《潍县志稿·疆域·遗迹》载:“汉公孙弘墓。即今第二区麓台,始见于昌乐朱刘店唐武后时《王义和造桥记》《元和郡县志》云:‘在北海县西。’《寰宇记》云:‘在潍州西二十里,高二丈三尺,《汉书》云公孙弘葘川人也,为丞相,封平津侯葬于此冢。’后有泉曰补生泉。《齐乘》云:‘在潍州西,孤山之麓一小埠下,名麓台村。’又《九域志》云公孙弘读书处。元张起岩《麓台秋月诗》:‘银河漾漾净天街,碧月辉辉照麓台。台上读书燕太子,清光依旧照人来。’乾隆《志》云燕慕容太子读书处于此。郭麐《竹枝词》云:‘轶事为传麓台月,当年曾照慕容超。’明刘应节又建麓台书院于其侧,以育多士焉。”由碑版与志乘合证,唐代之名“鹿台”,宋代以来则咸称“麓台”。

平寿初为夏代方国



 “平寿”乃夏代古国,为海岱区间夏文化之典型,其名不仅最早见于先秦典籍,亦见齐国东周金文。初为夏代方国,随历史变迁,数千年来,或为国都、郡治、县邑及寻常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