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文化圣地浮烟山(7)



  从上述资料可否说明了龙山文化已经进入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社会阶段。那么,氏族的首领集团为了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必然要产生相应的统治、控制和奴役氏族成员的工具,到了龙山文化晚期阶段,可能迈入了文明的门栏。


周边古国纠葛甚深





 

  浮烟山周近在夏代不仅有平寿,还有与之关系密切的寒、斟灌、斟鄩、过等古国。寒、过在今寒亭。斟灌、斟鄩为同创立于夏代初期的两个方国,均为夏禹之后,但在后羿与寒浞相继代夏之后,即同罹难而灭国。时过三四十年,两国遗民则与有鬲氏在夏臣靡的率领下,一举伐灭寒国,共同扶立少康继位,而此两国得以复兴。由此可见斟灌、斟鄩两古国,为夏王朝的复立而作出重大贡献。诸多古国在今浮烟山区域或附近,都与平寿古国息息相关。

斟灌国都所在地 史上有三种说法

  斟灌国都所在,史有三说:一河南范县观城镇;二山东安丘淳于说;三为寿光说。

  《左传》襄公四年(前569):“灭斟灌。”杜注:“乐安寿光县东南有灌亭。”《水经·巨洋水注》:“尧水又东北迳东西寿光二城间。应劭曰:‘寿光县有灌亭。’杜预曰:‘在县东南斟灌国也。’”《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东五十四里。”《寰宇记》:“斟灌城亦名东寿光。”《齐乘》:“斟灌城,在寿光东四十里,今为斟灌店。”《潍县志稿》载:“夏斟鄩《汉书》臣瓒云:‘在河南,盖后迁北海。’京相璠云:‘西北去灌亭九十里。’灌亭即斟灌,在今寿光东北境,东南去潍县六十里,斟鄩去灌亭九十里,则又是在潍县东南明矣。”斟灌不在寿光县东南或东,而是在寿光县城的东北约25公里的斟灌店。夏代的斟灌应在今弥河的中下游,寿光的斟灌店。



斟鄩也有三说 潍县说又分两种

  斟鄩所在,亦有三说:一为河南偃师或巩县;二为河南濮阳说;三为潍县说。

  潍县说又分两种,一说在今潍城西南浮烟山之西;一说在潍县东乡治浑街。

  《汉书·地理志》记北海郡所辖县二十六,其中有上揭之“平寿”,还有一县名曰“斟”,注曰:“故国,禹后。”又《后汉书·郡国志》北海国载:“平寿,有斟城。”注曰:“杜预曰有斟亭,古斟国,故县,后省。”乾隆《潍县志》卷一“沿革”:“斟鄩,夏同姓诸侯,《汉书》曰:‘斟鄩在北海县,’《路史》曰:‘齐南平寿古斟鄩国。’”“古迹”称:“潍自虞夏以来建置最古,其君公贤士之经行,固有足光志乘者……斟亭,在县西南三十里,古斟鄩国。”

  庆历六年(1046),大宋国潍州北海县斟城乡马柳保南城合村社人张问等各舍靖财,于庆历六年丙戌岁八月戊申朔二十五申直初造香炉一座。元丰元年(1078),潍州北海县斟城乡马柳保程傅村王存等纠集众人初造香炉一座。崇宁三年(1104),潍州北海县斟城乡马柳保村社官牟懿……崇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建立伏烟龙王昭行宫庙一所。

  金大定四年(1164)《大金潍州北海县西平寿村初修龙泉院记》载:“西平寿所属第八都,地厚桑枣肥……东望浮烟王,源河湛水,浪浪常流,砣山。”碑记所谓之“湛水”,应为“斟水”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刘总把先茔碑》:“公之先茔斟鄩旧矣……铭曰:刘氏创茔于潍阳,斟鄩世业居农桑。”“右碑……在县城西南乔铁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