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潍地区艺术馆成立前,全区的文学创作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业余作者各自为战,缺少交流,难以提高。艺术馆成立后,通过办创作学习班、出刊物、编集子、接待作者访谈、书信辅导以及向报刊杂志推荐优秀作品等形式,做了大量组织辅导工作,群众性文学创作逐渐活跃。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建馆后为提高诗歌创作的质量,我想举办创作学习班,向张丰亭馆长请示后取得支持。昌潍地区首届诗歌创作学习班1974年岁首在安丘举办,招待所院子里的腊梅在寒风中含苞待放,疏枝争俏,淡香怡人,为谈诗论艺增添了生机盎然的诗情画意。来自各县区的17名诗歌爱者,研讨如何提高诗意表达的能力。
学习班由我主持,邀请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牛明通莅临指导。我与牛明通首先进行诗歌创作讲座,从立意到艺术手法做一些理论阐述和创作启发。事前已通知作者准备几首诗稿,并打印人手一份,研讨会上当众朗诵。然后各抒己见,逐句推敲。最后由我作总结发言,针对每首诗提出修改意见。接下来安排时间改稿,改了再讨论,直到满意为止。
安丘的薛炳章是东道主,益都的张冠钦年长我几岁,早有乡土诗饮誉齐鲁诗坛,二位辅佐我成功办好诗歌学习班。每次研讨作品张冠钦总是首先发言,口直心快,妙语连珠。事隔四十多年,当时讨论的诗稿都淡忘了,但张冠钦幽默的发言记忆犹新。他说诗是形象思维,多用比喻易凸现形象,但比喻一定要运用恰当。有位作者写了首诗:“麦浪滚滚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跑到近前仔细看,原来一个也没有。”这比喻有象无意,构不成意境,不可取,诗要有好的立意。经过学习班的一番锤炼,不仅是给作者改好一两首习作,更重要的是改掉了一挥而就的草率成章,养成在千锤百炼中精益求精的良好创作习惯,对写出好诗终生受益。
首次学习班历时10天,讨论了五十多首诗作,赵伟的《风华正茂》、刘竹坚的《买年画》等一批诗作,推荐省报刊发表后获得好评。
连续十年举办学习班 切磋诗艺扶持人才
万事开头难,有了首次办诗歌学习班的经验,接下来便轻车熟路了,此后艺术馆连年举办诗歌学习班、座谈会或改稿会。
1975年秋天,我在平度县招待所主持诗歌创作学习班,时间10天,参加学习的作者25人,邀请山东人民出版社诗歌编辑牛明通讲课指导,共修改和创作诗歌七十多首。
1976年9月,我在寿光县招待所主持诗歌创作学习班,时间10天,参加学习的作者14人。这次学习班主要是为编辑昌潍地区工农兵诗选《潍水新歌》修改诗稿,邀请山东人民出版社牛明通辅导,并到牛头镇和巨淀湖采风。
1978年5月,我在胶南县招待所主持诗歌改稿会,时间10天,16人参加。邀请《山东文学》主编孔林和诗歌编辑马恒祥到会指导和审稿,会后在《山东文学》发表了一批诗作。
1979年在临朐县招待所召开诗歌创作座谈会,13人参加,时间6天,我与新调进艺术馆的王德安共同主持。邀请《山东文学》编辑张岐、马恒祥到会指导。会议主要座谈诗歌创作中出现的新形势,以及如何适应形势,繁荣诗歌创作。本年度又两次举办诗歌改稿会,共11人参加。
1980年,在平度县招待所召开诗歌改稿会,时间8天,参加改稿的17人,修改诗作五十余首,被各家刊物采用20余首。8月在诸城文化馆召开诗歌创作座谈会,时间5天,参加座谈会的21人,主要讨论了诗歌创作中的倾向性问题。
1981年11月,在临朐县七贤饭店召开了诗歌创作座谈会,时间10天,参加座谈会的作者19人。潍坊地区文化局曹伦甫副局长到会讲话,济南市《泉城》诗歌编辑郭廓莅临辅导。
1982年8月,在安丘县招待所召开诗歌改稿会,时间8天,10人参加,邀请《诗刊》编辑雷霆讲课指导。12月在临朐县招待所召开诗歌改稿会,时间8天,14人参加。邀请《星星》编辑陈犀、余以建和《河北文学》编辑尧山壁讲课指导。
1983年5月,在益都县招待所召开诗歌创作座谈会,时间7天,参加会议的12人。邀请《诗刊》副主编王燕生指导。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开拓新诗创作题材,提高新诗的艺术质量。王燕生作了关于如何繁荣新诗创作的辅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