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聊斋志异》中的潍坊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潍坊故事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康熙年间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聪慧博学,科考却屡屡失意,于是满怀孤愤,搜奇抉怪,写鬼写妖,讽喻世情,终以多姿多彩的精美文笔,创作了这部雅俗共赏传诵不衰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全书近500篇,内容广泛,多谈狐、魔、花、妖,反映了17世纪的社会形态,其中39篇发生在潍坊。这些故事内容驳杂,大致分为精灵、神鬼、世情、奇人、异闻五类。本期和下期,我们解读部分故事,看看三四百年前的潍坊,曾有哪些奇谲斑斓的景象和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的东西。

 

奚山落宿老叟家 阿纤出嫁配三郎

 

 

 

《阿纤》

 

(卷二十)

 

  一位名叫奚山的高密人,做商贩买卖,来往于蒙山沂水之间。这天途中遇雨,来到以往经常住宿的乡镇时,夜已至深,遍扣店铺之门而无应者。正在檐下徘徊,忽然两扇门开了,一个老叟出来,请他进去落宿。老叟说:“我家其实并非卖酒饭的旅店,家里没多少人口,只有老妻弱女,都已睡熟。尚有隔夜剩下的饭菜,客人如不嫌冷,请随便吃点。”说罢进里屋搬来一张矮凳,请奚山先坐,又找来一张茶几摆好。奚山见老叟小步跑来跑去,不惮劳累,心下十分不安。吃饭过程当中,一位姑娘从内室出来,给他们斟酒。老叟介绍说:“这是我家阿纤。”奚山看这姑娘,约十六七岁,窈窕秀丽,风致嫣然;想到自己的小弟尚未结婚,便暗自有了主意,就询问老叟的籍贯家世。老叟回答:“姓古,名士虚。儿子和孙儿都已夭折,膝下唯剩此女……”奚山再问:“女婿谁家?”古叟说:“尚未议婚。”奚山听了暗喜。饭后,他谢过老人家的款待,说:“我有幼弟三郎,年十七岁,正读书学习,还不算愚笨顽劣。今想高攀老先生,联结一门亲事……”古叟非常高兴,回答他:“老夫其实是临时在这儿寄居的。我们一旦成了亲家,也就有了依靠,且请借我一间房屋,我全家搬去安身如何?”奚山答应了老叟的要求,然后盥洗,安睡。

 

  奚山在外经商月余,返归乡里,在距村不远的路上遇一老媪,领一女子,二人穿戴都是素色。细一看,那女子好像阿纤。此刻女子也频频转头相视,同时拽住老媪衣袖,不知嘀咕什么。老媪问奚山:“先生姓奚是吧?”奚山点头称是。老媪突然哭诉道:“可怜我那老伴,已死于破墙之下,今日给他上坟,家里没人。且请先生路边少待,我很快就回来接你。”说罢,她母女进入树林。过了一会儿,老媪回来,此时路已昏暗,二人相偕而行。路上老媪再次向奚山哭诉:“这地方人情不善,我孤女孀妇难以度日。阿纤既已是你家媳妇,不如早日跟你回去,与三郎完婚。”奚山赞同老媪的主意。

 

  到了古家之后,老媪点上灯招待客人用饭。她告诉奚山:“我估计你最近就要回乡,赶紧把家藏的粮食卖掉了,如今仅存二十余石,还未给买主送去;这儿往北四五里有个村庄,村中头一个门,有叫谈二泉的,那就是买主。劳烦你用你的驴子先驮一袋送去,就说南村古姥姥要用这几石粮食做路费呢,再麻烦他赶着牲口将其余的运走。”奚山按老媪的嘱咐找到谈二泉,把事情说明。很快就有谈家的两个仆人,赶着五头骡子来到古家。老媪单独引领奚山找到藏粮的地方,原来是个地窖。老媪让奚山下窖,拿着“概”(注:古时量米麦刮平升斗的器具)用斗装粮,她在上面发放,阿纤负责验收。五头骡子往返了四趟,方才运完。老媪收了卖粮的钱,然后收拾行装,跟随奚山东去……

 

  奚山回到家里,将上述情况禀告父母。父母喜滋滋与古媪相见,并收拾出一套宅第,让亲家寓居。然后卜选吉日,为三郎完婚。古媪则为女儿置办了很全的嫁妆。且说阿纤进门之后,一直寡言少语,有人与她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她白天晚上纺线织布,不肯停歇,奚家所有的人都怜惜她,喜欢她。但阿纤却很谨慎,她叮嘱自己的丈夫:“你去对大哥说,若经商再走西路,千万别跟外人提我们母女的事情。”

 

阿纤原是耗子精 夫妻情笃月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