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聊斋志异》中的潍坊故事(10)

 

  第二天早晨马二混出门,回头一看,却仍然是过去的草屋。他和母亲都感到奇怪,就惴惴地去找吕嬷嬷,想弄清楚新媳妇到底何人。进门后他们首先感谢吕嬷嬷的“媒合之德”,不想对方大为讶异,说:“我啥时候给邻家女子说过媒来?”马老嬷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吕嬷嬷大骇,即同马老嬷一起去看新媳妇。蕙芳笑容满面地迎过来,再三道谢吕嬷嬷做媒的好意。吕嬷嬷见新媳妇聪慧艳丽,惊愣了许久,也就不再追问什么,只顾点头说“好”。此时蕙芳拿出一把白木做的搔子,对吕嬷嬷说:“也没什么东西感谢您的恩德,就这把搔子,您拿去搔痒吧。”吕嬷嬷接受了礼物,回家仔细一看,那木质的搔子已变为银质的了。

 

  马二混自从娶了媳妇,就不再卖面了。他家里焕然一新,箱中貂裘锦服无数,任其选用。可是一旦出门,身上立刻变成为朴素的布衣,不过,感觉上还是又软又暖。

 

  不知不觉四五年过去了。某一日,蕙芳突然对丈夫说:“我被罚降人间十几年了,因与你有缘,才暂留此处。如今我就要走了……”马二混苦苦地挽留。蕙芳嘱咐他:“请你再选良偶,延续香火,以后我还会来看你的。”说罢倏尔不见。

 

  后来马二混又娶了秦家的女儿。

 

  又过了三年。待到“七夕”,马二混与妻子正在床上说话,忽然蕙芳进来,朝他们笑道:“新人欢乐,就不念旧人了吗?”马二混吃一惊,忙拉蕙芳坐在一起,悲切地向她倾诉想念之情。蕙芳告诉他:“我刚才送织女过河,抽点空过来看你……”之后两相依依,恋恋难舍。但这时天空中隐隐传来呼唤“蕙芳”的声音。蕙芳遂惊觉而起,向马二混告别,并对他说:“你能活到八十岁,到那一天,我安排你入土。”说罢她的身影便消逝了。马二混现在已经六十岁了,此人除老实厚道外,也别无长处。

 

 

赏读笔记

 

  这个故事应该随着蕙芳的身影消失而宣告结束了,但文末蒲松龄却又加了一句:“今马六十余矣,其人但朴讷,无他长。”接着还以“异史氏曰”的方式发表感慨:“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这其实是回答读者的困惑,并进一步强调,仙女下嫁又穷又没啥本事的马二混,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他朴讷诚笃而已。其暗含的意思是,在这个病态的社会,“混世”都有心眼,一个个都很精明,但唯独缺乏淳朴和诚信。接着蒲公还用自嘲的口吻说:“我们这些文人,(休说仙女),鬼狐且弃之矣,所差不愧于仙人者,唯‘混’耳——其实我们才是‘混混’啊!”

 

  这是一个比天上掉馅饼离奇千倍万倍的故事。蒲松龄没说明故事的来源,但肯定受到了《搜神记》里《董永妻》的启发(蒲公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而民间自古以来又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他把两个故事糅在一起,塑造了蕙芳这个可爱的女性。这个“谪降人间”的仙女,我们不知她曾经违反了怎样的“天条”,单看她来到人间自由地选择爱人,敢于冲破封建传统观念的樊篱,这种精神很值得赞颂。

 

  蕙芳下嫁马二混之后,马家立时“翠栋雕梁侔于宫殿”,但“天明出门,则茅庐依旧”;虽然“笥中雕锦无数,任马取着,而出室门,则为布素,但轻暖耳”,她自己的穿着也是如此。这一细节的设计,除了说明蕙芳不事张扬、鄙薄炫富,还暗示着天上掉下来的富贵说有即有,说无即无,提醒丈夫千万不要丢掉“朴讷诚笃”,那才是最宝贵的。

 

宫女遭难变作鬼 以歌代哭问青天

 

 

 

《林四娘》

 

(卷五)

 

  青州道台陈宝钥,福建人。一天夜里,他正独坐于室,忽然一女子掀帘进来。其容貌艳丽,着明朝宫女的长袖衣衫,笑吟吟地说:“清夜独坐,不寂寞吗?”陈公惊问:“你是何人?”女子说:“我家不远,近在西邻。”陈公料知是鬼,但还是喜欢,就拉她坐下。见其谈吐高雅,愈加高兴,遂拥之于怀……后来枕边私语时,女子自称“林四娘”,向陈公表示:“妾一生清白,今为君轻薄殆尽,不求一时之欢,但图永远相爱。”说话间鸡叫了,女子也起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