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亮点展示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两创”实践研究(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许多重要论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内涵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阐释。“两创”在我国各地文化保护、传承和建设中得到全面实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被“正式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文献”,“两创”成为继中国共产党文艺“二为”“双百”方针之后,第三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纲领性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飞跃。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视察时,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规范角度,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扬弃继承”等“两创”相关具体要求;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将“两创”应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从中华文明发展角度强调“两创”实践的重要意义;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讲话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内涵做出深刻的阐释:“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创”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武夷山、陕西榆林、海南五指山等地调研,每到一地就考察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12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两创”方针指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两创”实践政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适应时代进步与融入当代各民族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方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创”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进步,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相关的政策。

(一)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两创”实践政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系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并确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计划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程,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深入地融入各民族民众生活之中,“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