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一代名相刘统勋(6)

 
  乾隆十五至十六年,准噶尔汗国发生内乱。准噶尔部的台吉(蒙古王公的爵位名号,后亦用作军衔和行政长官的称号)达瓦齐和辉特部(原属杜尔伯特部,后因土尔扈特部西去俄罗斯,别为一部)的台吉阿睦尔撒纳等头领,联合反对准噶尔部篡夺汗位的喇嘛达尔扎,阿睦尔撒纳帮助达瓦齐登上准噶尔汗国的汗位。但后来又反目成仇,兵戎相见,阿睦尔撒纳不敌达瓦齐,率领残部自额尔齐斯河流域(今新疆最北部)向东进入漠北喀尔喀境内,向清王朝投诚。
 
  乾隆想趁达瓦齐与阿睦尔撒纳发生内讧之机,一举平定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刘统勋受命协办陕甘总督事务,其主要任务是为平定准噶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十一月,刘统勋上疏:“陕、甘沿边一带,至巴里坤军营,雍正七年专设塘站,驰遞军机文报;乾隆元年撤兵时议裁。今议明岁进兵,请酌照旧例增设。”十二月,又上疏:“西路军营战马,约需六万匹,派兵遞送,廷议分设五大站。臣于分站之中,寓脱卸遞更之法,第一站安马十分,每分千五百匹,二、三、四、五等站各千五百匹。每起官兵按站换马,不必回空,即留为后起更换之用。官兵既可按程长驱,而各站马行五日,即得休息三日,仍另备数十匹或百匹,以济疲乏。再各标营马已尽数调拨备战,未便全无守御。今有现议设站之北口,解来马二万三千七百余匹,及西安驻防兵,并固原提标兵,骑赴肃州马八千八百余匹。臣拟于此内以七分留甘,三分还陕,并阿拉善等换存马分补缺额。”乾隆对上述建议均表赞同,批示:“如所议速行。”
 
  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刘统勋上疏:“巴里坤营垒久废,仓库无存。粮饷若尽数运往,必修葺堆贮之所。而大兵进剿后,又宜分兵防守,事多未便。请将进剿口粮,应官运者,自哈密驼载;应裹带者,运往巴里坤散给。”乾隆从之。清廷命西、北两路大军向准噶尔进发。是年六月擒获达瓦齐,乾隆朝第一次平准战役取得完全胜利,从此西北边疆正式纳入清帝国版图。因辅助平定准噶尔有功,刘统勋被议叙加三级,兼任《平定准噶尔方略》副总裁。
 
建议退兵惹来大祸 皇上加恩转危为安
 
  正当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等待阿睦尔撒纳入觐,并拟盛情款待蒙古各部王公、台吉,以庆贺平准胜利时,突然传来消息——阿睦尔撒纳在中途逃遁。
 
  其实,阿睦尔撒纳投清,并非出于真心,他是想依靠清军,击败达瓦齐,摆脱清廷控制,做卫拉特蒙古四部的总头领,在准噶尔汗国的废墟上,重建以他为大汗的蒙古汗国。定北将军班第等人多次密奏阿睦尔撒纳有谋叛的迹象,但乾隆陶醉在平准胜利的喜悦中,断然否认阿睦尔撒纳会背叛。
 
  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十九日,入觐的阿睦尔撒纳行至乌隆古河,接近其旧牧地,即交出定边左副将军印信,率部潜逃而去。其属众纷纷响应,起兵反清。驻守伊犁的定北将军班第和参赞大臣、总督鄂容安等死难。定西将军永常率兵5800人原驻木垒(位于乌鲁木齐以东),本应西进伊犁,接应班第,但他张皇失措,擅自退兵至巴里坤,又说动刘统勋上疏,建议皇上允许再退至哈密(与巴里坤相距约150公里)。
 
  永常率兵一路退却,使原已纳入清王朝版图的准噶尔全境基本被放弃。乾隆在北京闻知,不禁大动肝火,自九月十三日至十九日,七天内连发三道谕旨,斥责和惩处怯懦的永常。对憨直上疏的刘统勋,乾隆谕曰:“刘统勋奏西路情形一折,乖谬已极……乃永常诓怯于前,刘统勋附和于后,实出情理之外。军营所恃,全在领兵大臣。今一将军、一总督无端自相恐怖,众心其所恃耶?”乾隆又不满永常、刘统勋欲全调陕西、甘肃的满、汉标营马匹以充前线之用,发出谕旨:“且班第等在伊犁,系办理军务大臣,刘统勋并不与永常亟谋安接台站,竟奏请退回哈密,而置班第等于不问。伊身为总督,现在巴里坤一切军营应办事务,何莫非其专责?即如军营马匹,现俱疲乏,即云骑回之马不无疲瘦,而所有一切马匹,何以不预饬喂养膘壮?刘统勋所司何事?靡费钱粮,不能适用,其罪尤无可逭……永常已降旨革职,拿解来京……刘统勋著革职,拿解来京治罪;伊子刘墉亦著革职,拿交刑部。永常、刘统勋在京诸子,并拿交刑部。”并下令抄了刘统勋的家,所获钱财偿补军需马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