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乾隆并非庸主。刘统勋尚在被押解进京的途中,接到谕旨:“刘统勋因永常自木垒退回巴里坤,轻信浮言,张皇乖谬。律以阻挠军机,摇惑舆情,即置之法,实无可逭。但念刘统勋所司者粮饷马驼,其军行进止,原系将军之事。设令模棱之人,缄默自全,转可不致获罪。是其言虽剌谬,其心尚可原也。况永常尚不识死绥之义,何怪于懦弱书生?刘统勋在汉大臣中,平日尚奋往任事。朕于万无可宽之中,求其一线可生,予以自新之路。刘统勋著从宽免其治罪,发往军营,在司员内办理军需,效力赎罪。倘伊以为士可杀而不可辱,欲来京甘受典刑,亦惟其所自处。伊子俱著释放,刘墉著加恩令,在编修上行走自效。”刘墉因祸得福,也算是乾隆对惩处刘统勋过重,良心上有所不安的些许补偿——当然,乾隆在口头上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乾隆二十一年六月,刘统勋补授刑部尚书;七月,其籍没的家产得以发还。
金川之战力荐阿桂
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耗时两年之久,却一败涂地。在热河承德山庄避暑的乾隆速召刘统勋议事,刘统勋力荐阿桂为定边将军,成为征讨大、小金川的主帅。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阿桂果不负期望,平定大小金川。刘统勋对于乾隆的提议,一切从国计民生出发,从不盲从。清代的《国朝先正事略》中称其“能断大事,力回天听”。
金川之战难取胜 乾隆急召刘统勋
大、小金川位于四川西北部、大渡河的上游,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一带。自隋朝开始,即在此设立金川县,实施有效管理。明朝归属杂谷安抚司。清朝初年,朝廷在此设立金川土司。金川地区居住的主要是藏民,人口不过数万,周围不过几百里,气候寒冷,常年冰雪,地势险要,道路崎岖。
大、小金川各有一个土司管理。乾隆朝初期,大金川的土司是莎罗奔,小金川的土司是泽汪。大金川的莎罗奔控制欲极强,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小金川的泽旺。泽旺性格懦弱,受莎罗奔挟制。莎罗奔“恃强凌弱,攘夺仇杀,叛服不常”。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派兵前去征讨。经过一番苦战,三易其帅,费时两载,耗费军费近两千万两,终致莎罗奔乞降,愿意退出侵吞的地盘,朝廷得胜。这就是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二十五年(1760),大金川的莎罗奔死了,其侄子郎卡继位。郎卡效仿莎罗奔,依仗实力,实行黩武政策,经常侵凌邻近的土司。乾隆三十五年(1770),大、小金川土司又对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次年七月,乾隆派四川总督阿尔泰领兵自南路,提督(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董天弼率领五千兵丁自西路,分两路进攻,初战告捷,后劳师费银,进展甚微。乾隆将阿尔泰和董天弼撤职查办,改任大学士温福和户部侍郎桂林出任统帅。温福等赶到四川,一看大小金川易守难攻,就向皇上索要大批兵马粮饷,以求一劳永逸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准其所奏。一时间,在四川集结官兵七万,调拨军需银两甚巨。温福开始进军顺利,但在木果木大营,遭金川兵偷袭,一败涂地,温福等175名将领阵亡,士兵陷没四千余名,损失米粮超过1.7万石,银五万余两,火药七万余斤。耗时两年之久的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竟然以这样的面目呈现出来。军情速传至时在热河承德山庄避暑的乾隆那里,让乾隆一时踌躇难定。
刘统勋时任东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正留京办事。乾隆以廷寄的方式,速召刘统勋到热河议事。
刘统勋汗流浃背地赶至热河,进了行宫,叩见皇上。乾隆言:“昨军报至,木果木兵覆,温福死绥,朕烦懑无计,用兵乎?撤兵乎?”
本来这次金川用兵,刘统勋就屡次建议撤军:那个地方,天寒僻远,地广人稀,地形险要,外来兵士多不服水土,而当地藏民却十分自如。发动大兵,糜费钱粮,胜了,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大小金川的土司还没有公开反叛。但乾隆听不进去。堂堂天朝,岂能无奈蕞尔土司?最终,事实证明刘统勋确有先见之明。经此一重大打击,乾隆自己也有些犹豫,甚至灰心了,关键是,他得找个台阶下。不知股肱之臣刘统勋能否为他打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