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主页 > 文展会动态 > 正文

增福老街巷的变迁 (上)(4)



  关帝庙为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供奉三国时期人物关羽的庙宇。国内各地,大小关帝庙、关侯庙数不胜数。

  关羽(161-220),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早期跟随东汉枭雄刘备辗转各地,曾被东汉丞相曹操生擒,斩杀冀州牧袁绍的大将颜良。赤壁之战后,刘备帮助东吴将领周瑜攻打驻守南郡(郡治今湖北公安)的曹操部将曹仁,派遣关羽阻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州治今四川成都),关羽留守荆州。关羽围襄阳,曹操派部将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后来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将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尊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增福街又窄又短 地理实况不单纯

  增福街同样是潍坊城一带曾经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增福街的正式地名,同样出现在清代光绪末年发布的潍县城厢一带的地图上。在地图上,增福街位于东关(今属奎文区东关街道辖区)东南端一带。增福街所在的地域1933年位于潍县第一区东关东南镇。

  此后到潍县解放,相关地方文献以及多种版本的地图,都显示为增福街,有的则干脆没有标注名称。

  解放后,这条老街先后悬挂红底白字、蓝底白字两种门牌。1990年前后,只有蓝底白字的菱形单面路标,这些门牌和单面路标标注的地名,都是增福街。1966年,增福街取“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团结如一人”之意改称工农兵中巷。1981年恢复原名称,持续至1996年该地域拆迁。

  在潍坊城一带曾经的古旧街巷中,增福街显然因为又窄又短而显得很不起眼。这条老街,自有记载到解放前,东口和西口都是丁字路口,东起南园街(1981年称东关南园街),西到增福庙巷,长85米,宽三四米左右。这条老街虽然又窄又短,但地理实况并不算单纯。老街除了东西两口,在距东口不足三十米处路南,有条南北走向的无名过道,向南通往附近的金牛巷。30多年前,附近包括增福街在内的近十条古旧街巷,面貌特征都差不多。其中六七条东西走向的古旧街巷长度都在80米左右,又窄又短,与此前的标注和记载相对照,地理面貌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增福庙巷与增福街西相接 名称多样解放后称庙巷子

  作为与增福街西口相接的街巷,增福庙巷曾是潍坊城一带南北走向的老巷子。增福庙巷见诸文字的正式地名,要晚于增福街。清代光绪末年发布的潍县城厢一带的地图上,增福庙巷一带是一条无名街巷,原因不详,可能是当时已经形成了街巷,却没有几户人家定居。

  自清朝政权消亡到潍县解放,相关地方文献以及多种版本的地图上对这条老巷子的地名展示是多样的。除了整条老巷子称增福庙巷或南庙巷,有的地图还分段标注,或者南段为增福庙巷、北段为关帝庙巷,或者南段为南庙巷、北段为关帝庙巷。

  解放后,这条老巷子两旁住户悬挂的红底白字、蓝底白字两种门牌上,以及1990年前后的菱形单面路标上,标注的地名则都变成了庙巷子。1966年,庙巷子取与前文同样的词义改称工农兵巷,街上悬挂起了标注有“工农兵巷”字样的白底红字长条木牌。1981年恢复庙巷子名称,并持续至1996年拆迁。



增福庙巷较窄 街道纵横交错

  这一带的近十条古旧街巷中,增福庙巷很窄,但与附近多条东西走向的老街相比则不算短,大致为长240米、宽三四米。在解放前发布的地图上,增福庙巷南、北两端都是丁字路口,中间与附近四条老街巷和一条无名过道相接,也都是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