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艺术之美
关注底层人物
有时候,梁家的客厅里也会爆发一场激烈的辩论。就一首诗,两个人的唇枪舌剑同样精彩。梁宗岱为一首诗争辩着:“诗人在作品中所注重的,是感性与理性、变化与永恒、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死亡冲突的哲理,这才是美的真谛!”林徽因不以为然:“恰恰是你错了!我们争论的不是后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而是这一首诗。道义的一些格言、真理的一些教训,都不可被介绍到诗里。真正的诗人,要经常设法冲淡它们,使它们服从于诗的气氛和诗的真正要素——美。”她是这样在乎,在乎美,在乎艺术里的完美,不仅仅是诗歌,还有文学、建筑和生活的种种。
林徽因在文学的攀援里,从来不失一个从美学出发的建筑学家的气韵。如果亲临一个施工现场,她定然会运筹木构件和砖瓦,去精心地堆砌她理想中的佛塔、钟楼、屋宇。如同她苦思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至于夜不能寐,在床榻上会灵感突现,一下子爬起来,挑灯绘制出最为贴切的纪念碑的表达语言和形式。而她的文字里,是充满了营造之美的、古典主义的理性和典雅,象征主义的含蓄和隐秘,浪漫主义的明朗和热情,在她的诗文里流淌着,在她的小说里弥散着,让读者们为之沉醉。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林徽因写于1936年夏天的这首诗,多么酷似益都乡间的场景。
林徽因的文字里面,充满了对于底层人物的关切。李家的丫头梅真,是林徽因的剧作《梅真同他们》的主角,在思想启蒙的洪流里,活泼聪慧的梅真人生际遇坎坷,历经了情感和爱的悲剧。林徽因的写作是感性的,她喜欢梅真如同身边的一个朋友,她聪慧活泼,敢于追求。她写作的理性是承认社会的强大存在,别人的施舍、自己的苦斗,都无法改变命运。